供应链金融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模式探讨
2016/1/19 22:37:52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供应链正在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要求核心企业具有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不但要协调节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尽可能利用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和电子交易网络等外部机构的支持型服务。
中小物流企业融资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为:中小物流企业主要依赖(特别是创业初期)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过低。外部融资困难,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局限,信息不对称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即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再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再简单地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其为出发点,为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特点归纳为:供应链金融融资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实现银企多赢;供应链金融业务使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更容易。
从物流企业自身看,企业首先要做扎实,讲诚信,一步一个脚印。还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发展模式,这在物流行业准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尤其重要。物流企业自身应根据要求实施投融资方案,实现科学、合理、高效地融资,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为物流企业发展带来实惠。模式发展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对授信条件的大胆改变,打破以往的以有形、固定资产为抵押才能贷款的硬性规定,而以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供应链金融业务将经济活动中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使产品的供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发展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的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物流金融业务允许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作质押进行贷款,解决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盘活沉淀的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我国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包括:代客结算业务和融通仓业务。代客结算业务由垫付货款和代收货款模式构成。物流金融有垫付货款、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三种主要模式。
物流运作中的融资服务,是银行介入物流企业的突破口。现阶段银行对物流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有仓单质押贷款、融通仓和银行保理三种。仓单质押贷款是客户将流通中的商品储存于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库开具的仓储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融通仓是一种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融通仓服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又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解决企业运营中现金流的资金缺口。保理业务是销售商以挂账、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购买销售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综合金融服务。健全深化政策法规,构建物流金融环境。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的基础条件。在实际操作中,为降低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了解借贷物流企业的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要察看凭证原件,辨别真伪,同时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规范行业行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与发展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