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的O2O生机:打造“毛细血管”级物流服务
2015/9/28 10:09:54

    【研究结论】
  1、O2O服务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可概括为即时性、区域性和离散性。因此,一张张深入“毛细血管”的小物流网络将取代电商时代的网状物流系统。
  2、物流系统的搭建多由自建运力和众包运力组成,社区和商圈成为战略资源,对人员和订单的管控成为线下服务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
  3、一个物流网络的壁垒就在于规模与效率的加成效应。
  4、目前参与这场物流重建的有两类玩家:第三方物流平台和O2O业务平台,前者想做所有O2O服务的基础设施,后者则希望在服务好自身业务的基础上做更多业务延伸。
  序:本地生活服务,寒冬下的“资本宠儿”
  近一个月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投资非常活跃。9月8日,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生活半径”获得来自阿里口碑网的C轮融资;9月18日,外卖平台“点我吧”也确认完成来自口碑网的C轮战略投资。虽目前的业务重心不同,但两者都要发力做“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其实质就是即时物流配送业务。另外,9月23日宣布获得7000万美元C轮融资的社区电商“爱鲜蜂”也表示,下一步将发力物流领域的投资布局。
  无独有偶,“京东到家”和“饿了么”这两个本地生活服务的“流量巨头”早已经开始搭建自己的众包物流体系。同样是基于众包的第三方物流平台“达达”在6月则完成了来自DST领投的1亿美元C轮,这已经是达达成立一年内的第三轮融资。在7月独立并拿到2.5亿美元融资的百度外卖也表示要建成一个同城物流网络。
  可以说,无论是O2O领域的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开始逐渐看到物流的价值。物流之于大部分O2O服务就像物流之于电商一样,是基础设施的角色。不过,相比于电商时代,O2O业态的繁荣带来的是一次物流体系的重建,是一场从主干道到毛细血管的创新。
  一、问题:O2O业态下的物流新需求
  1、O2O生态中的“黄金地”
  在O2O生态中,业务形态繁多、边界几乎可以无限延伸。但若对各类O2O服务进行业务逻辑上的拆解,几乎所有的O2O业务都可以按照“做信息还是做交易”、“到店服务还是不到店服务”两大维度放入以下四个象限中(如下图):
  
  制图:企鹅智酷
  其中,信息服务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能力有限,也不足以承载更多商业模式创新的红利。因此,随着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越来越深入,停留在信息层的服务价值正在衰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转向交易层的服务。例如,大众点评推出“闪惠”、58同城力推58到家等,都是它们由信息服务向交易服务转型的重要布局。
  而同样聚焦在交易层,大家关于“是否到店”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定位于家庭及办公场景的O2O服务正在迅速崛起。一方面,“懒人经济”盛行,选择足不出户进行服务消费的用户在一二线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相对某一个经营门店来说,“到家”是一个多元化业务承载能力更强的消费场景,这给了O2O公司在一个场景中更大限度开发用户消费需求的机会。
  因此,上图中几乎所有的O2O服务都在往第四象限移动,与用户在家庭、办公、出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建立接触点。而这其中,即时配送服务在需求刚性、消费频次、用户黏性等方面都比上门服务更胜一筹,也是目前创业者和资本都最活跃的O2O细分领域。因此,本文所讨论的O2O服务也都分布在这个细分领域之内。
  2、O2O服务的痛点
  对于聚焦“送货上门”的O2O服务来说有两大痛点:物流和支付。其中,物流不仅是业务模式的核心所在,也是在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所日益凸显出来的行业短板。
  物流的问题又分为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