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2017/3/3 1:38:00


(2017年3月)
一、以应收账款管理为牵引的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重点
未来单一侧重融资模式的商业保理公司竞争优势可能逐步递减,而相应崛起的将是一批类似于大投行模式的集团公司。这类商业保理公司将依赖于集团优势,与各板块业务互为补充、互相联动,充分满足客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需求。
实现真正的客群经营,是以客户间強控制、强交易关系为纽带,围绕行业龙头/核心客户(Core)、供应链客户(Supply)、产业链客户(IndustryChain)、生态圈客户(Ecosphere)及终端零售客户(Retail)的行业金融新模式。将通过“投行+投资”组合拳,以大投行、大资管“总对总”切入核心客户,为客户提供“股、贷、债、投”一站式服务,并着力实现资金同业的内部打通,深度经营客户。
基于粘合、带动效应,将服务嵌入到各个交易环节,提升客户持有产品数,全面深耕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圈客户群,将综合解决方案延伸到了终端客户,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经营。
二、集团化作业的商业保理公司正在重塑行业逻辑
集团化作业的商业保理公司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以及一流的人才队伍将是保障在这一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业保理公司将依托集团优势,强化队伍建设,完善集团联动和资源保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和联合营销管理,逐步实施集团法人客户资源共享、客户统一视图和联合营销管理机制。深度服务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的新经济下的新金融模式。
依托集团的商业保理公司优势首先是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客户可以借助规范的投资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其次是较低的服务成本,大集团部门间深度合作降低了综合服务成本,提高了业务的盈利能力。再次是低资本消耗,资产管理业务能提供更高的股东回报率。
最后是资产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商业保理公司资源应该尽量集中于低资本消耗及低风险领域的业务,在经营上要注重收入来源的稳健性。
三、同业竞争壁垒渐铸
商业保理的集中度仍然很高,截至2016年底,商业保理业务规模约4000亿元人民币。虽然商业保理企业存量注册数超过5000家,但其中开始营业的预计约在500家左右,仅约50家年保理业务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大多数能够通过生存期走上发展阶段中的保理商,都已经深耕于某一细分市场,对该行业的商业模式、SWOT分析、供应链关键点、业务流程把控等都非常娴熟到位,正以专业性构筑风控能力,形成相对于其他保理商的竞争优势和进入壁垒。
四、我国商业保理的业务模式倾斜明显
1、我国商业保理的业务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客户融资服务方面,“全保理”业务在现阶段表现并不突出,国外的保理运作模式是一种“全保理”的商业融资服务,保理商既可以单独提供客户融资、收款服务、销售账户管理和信用风险担保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组合服务。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保理更侧重于融资,对核心企业的筛选更偏向于国企央企上市公司,远远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商业保理机构更需要回归本质,应该更加注重提供调查、管理、结算、融资、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更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我国商业保理的业务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国内保理方面,国内保理商对于同业重视优势互补,提升贸易融资成功率的认识尚不充分。在双保理模式下,由出口商与出口国所在地的保理商签署协议,另外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双方也签署协议,相互委托代理业务,并由出口保理商根据出口商的需要,提供融资服务。
公司之间加强联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还能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做贡献。国际上,FCI会员的双保理业务量从某种程度上最能反映会员间业务合作的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