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光鲜的背后却是万丈深渊
2016/12/10 0:16:13
今年是个寒冬,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冰点则到来的更早。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7.52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略低,而去年已是“外贸寒潮年”,全年进出口首次跌至7%的负增长。今年以来,整个外贸服务行业步履艰难。有数据表明,未来半年到一年,整个市场或将淘汰掉70%—80%的同类企业,可谓处处“哀鸿遍野”。
天气寒冷时,背靠大平台抗寒就显得尤为必要。于是,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服企业”)这个新业态显得尤为火热。
崛起的新业态
吕磊是宁波诚士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副总,诚士通在去年选择了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合作。去年12月份,诚士通物流公司在风控过程中发现绍兴一家进出口公司的产品价格与实际货物有差异,“布很薄,但是卖到十几块钱一米,我们判断是有问题的,”随即反映给一达通后台,结果查实这家公司确实存在骗税的事实。吕磊表示,“一达通有完善的风控体系,每次出货前都会了解客户的货物产品是否与申报一致,甚至了解到税则、开票情况以及其上游工厂信息,对客户信息了解程度加强,风险就少了很多。”
像诚士通这样背靠综服平台取暖的企业不在少数,一达通作为全球最大的综服平台,在2016年财年出口额就突破了1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500亿。通过平台,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在通关、退税等方面享受到大企业的服务;另一方面,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中小企业,一个相当于“高压电源”,另外一个相当于“低压电源”,有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这个“转换器”,政策才不会仅仅落到大企业身上。
但是,令人尴尬的是,综服企业虽然能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困境,自己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已被逼到生死边缘?
10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来到深圳,召集企业家展开座谈会,深圳一达通总经理魏强就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向督查组诉说了企业因现行政策面临的发展困境。
魏强说,虽然国务院已经肯定了综服平台是新业态,但是监管部门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平台的管理政策,通过平台进行的外贸流程中,一旦有企业存在不合规行为,风险都由平台承担。“今年平台预计申报157万笔业务,如果万分之一出现问题,都有157笔,平台将面临各种补税、罚款乃至降级。”
魏强所提到的症结是所有综服企业都正在面对的问题。厦门嘉晟集团是全国首批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但是谈及这一问题时,厦门嘉晟副总裁姜嵘也深有体会:“我们可以把握供货方,可以把握票、款、物的一致,但是,我们并不能控制供货方进项的真实,也就是说供货方如果收到虚开的进项,即使我们前期已经做了非常多的风控工作,但还是无法完全识别的。”
像一达通、厦门嘉晟这样的综服企业所收到的税票对应的退税款,包括已经从国家取得的退税款,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都有被税务收回的风险,也就意味着,综服企业收的是服务费,但要承担的却是税款上的风险,“这其中的收益与风险并不对等,如果这么算的话,行业里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了。”姜嵘说。
除此之外,根据国税机关通知,外综服企业只能服务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在4亿元以下的企业),否则不能按照外综服业务进行申报。但是,这个规定实施起来有两个问题。首先,企业根本无法完全了解上游企业的规模;其次,聚焦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已成全球产业分工大势,生产企业选择外综服企业的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不应该根据其大小而受限。
制度障碍或是主因
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认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