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苏宁京东物流建设持续加快 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2016/3/24 20:54:24
近期,国美公布了上限为5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融资计划,其中30亿元已经落地,国美计划将其中的15亿元投入到物流仓储面积的扩充上面。
在持续数年中,包括国美、苏宁、京东在内的自建物流商业巨头都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进行了海量的资本投入,而且这一投入的步伐未有放缓迹象。
三大企业
物流体系建设快速
2015年可以被视为三大商业企业在物流体系建成方面的“收成年”,几组简单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出这种增长的快速性。
根据国美2014年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国美拥有总仓储面积为195万平方米。而在2015年,担任国美物流主体安迅物流CEO的刘冬屯在一次调研中表示,安迅目前的仓储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万平方米,一年之中仓储总面积增长超过100万平方米。
在2014年,京东的公开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京东的物流仓储面积为220万平方米。而到目前,京东的仓储总面积已达到了400万平方米,一年中仓储总面积增长接近200万平方米。
苏宁2015年仓储总面积增长幅度不大,在持续数年的仓储扩充后,苏宁的仓储总面积已经接近500万平方米,而在终端快递网点数量上,2015年苏宁有着显著的增长。根据苏宁2015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6月,苏宁拥有2721家兼具自提功能的快递点。而在近期刚刚发布的2015年财务快报中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苏宁已在全国拥有6051个兼具自提功能的快递点。6个月时间中,终端快递点增长了超过3000个。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这种快速的增长并无放缓的迹象,苏宁、国美、京东等公司均在不同的场合表示未来将要持续加快对于物流的投入。
物流巨大的投入使得三家企业在早已开始尝试将自身的物流体系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物流平台,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用以产生效益减少成本。而从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一尝试暂时未取得应有的成果。
“新三方”物流的兴起
物流体系快速的增长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无论是对哪一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从数年前,三家企业就开始将服务于自身产业的物流体系转变为第三方物流体系,在摸索中国的“新三方”前进方向。
在三家企业中,国美和苏宁已经将自己的物流体系单独剥离,成立了独立的公司。国美筹建了安迅;苏宁成立了苏宁物流公司,随后又将其转变为苏宁物流集团;京东的物流体系虽未剥离,但是早已经在向第三方进行转型。
相较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们的物流体系在规模和效率方面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美在2015年年中,已经将配送费用率降到了0.69%,而苏宁的物流费用率也仅在1%左右。
国美的安讯物流总裁刘冬屯在接受调研时曾将国内的物流发展分为四个时代。他认为第三代物流“通达系”和顺丰、德邦等企业的辉煌期已过,而以国美、苏宁、京东等商贸型企业的物流体系可以被称为第四代物流,最终可能是第四代物流完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整合。
社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在过去数年的物流体系开放过程中,三家公司都获得了大量的第三方客户,但是这一开放的成效并未完全彰显——无论从第三方比例上,还是产生的收益上都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根据1月26日苏宁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显示,2015年苏宁对外开放规模不大,对于利润金额影响较小。国美方面,安迅物流刘冬屯表示2015年安讯全年物流收入约20亿,其中来自第三方的部分为20%。而京东高管在回答分析师的问题时也曾表示“目前我们主要向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务,很少提供仓储服务。”
第三方进入开放物流平台速度的缓慢很大程度与三家企业物流体系的高标准和高成本物流体系有关。“第三方商家最终决定使用京东仓储服务的所花的时间可能要长于决定使用京东配送服务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