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如何在“危”中寻“机”
2015/9/23 23:24:06

    8月中旬,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皖江物流百亿造假案被证监会审理终结。由于造假和债务问题,淮矿物流(皖江物流子公司)已经进行破产重整。案件虽然已经审结,但供应链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风险再次为业界敲响警钟。
  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链条中参与者众多,操作程序复杂,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导致其运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风险。皖江物流近百亿造假案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避免皖江物流资金坏账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多措并举,在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加强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贷后的跟踪管理等方面,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与安全管理。
  我们也看到,为了规避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风险,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各方也在积极寻找破解的思路,并拿出可操作性强的举措,质押诚信平台、放心库、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防范供应链风险的创新服务,这何尝不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2012年开始,钢铁行业就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产能过剩、钢价跌荡下浮、钢贸商资金链断裂、信贷危机接踵而来、跑路自杀传言不断,几大国有企业纷纷中招。面对行业的加速洗牌,众多钢贸商纷纷退出转行,真的是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场冬天还要持续多久没有人说的清楚,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成了众多的钢贸风险事件?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变冷了?面对如今的存量市场,钢铁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谁是原罪?
  皖江物流近百亿造假案日前被证监会审理终结,又一次将托盘融资黑洞推到了舆论的浪尖。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托盘融资业务存在的原因。之所以有这种融资模式是因为在钢铁特殊的市场环境中,一方面钢厂要求大订货量,然而一般贸易商包括终端客户由于资金不足,而且采购量分散,所以有集中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对资质审核非常严格,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所以托盘融资业务就在中国特殊的钢铁环境的催生下畸形成长。
  托盘融资的模式本身并非黑洞的原罪,主要的问题是业务运行的方式和监管的缺失。托盘融资业务的利益相关者有五块主体,是这五块主体共同促成了今天的黑洞:
  第一是钢厂,这里的钢厂主要是民营的中小钢厂。与大钢厂不同,这些中小钢厂融资相对困难,而他们又希望获得资金扩大生产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所以他们希望生产出的货物能够快速套现。对于钢厂来说,融来的钱应该用于解决钢厂供应链的资金问题。然而为了迅速扩张抢夺市场,这些中小纲厂往往把融过来的资金用于建设厂房生产线的产能扩大上。这不但造成了钢厂对于市场的盲目竞争,进而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同时不断的资金贷入和不断膨胀的浮躁让这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破掉。
  第二是钢贸商,钢贸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钢贸商为了获得更大的融资杠杆,最终通过盘子的扩大,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一货多嫁”、空开仓单,这些行业业内皆知的玩法,在行业环境好的时候便种下了“定时炸弹”。当外部环境迅速降温,所有的“炸弹”相继被引爆,并产生了连锁效应。而此次钢铁市场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钢贸商。随着钢价的进一步压缩,集中囤货模式已经面临严重挑战,大批的钢贸商退出市场。
  第三是投机商,由于钢铁有金融属性,所以在传统的钢铁市场中活跃着大量的投机商。投机商与钢贸商不同,投机商购买钢铁的目的是为了套利。所以投机商的需求并非真实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投机商套现后并没有将钱用在钢铁市场中,所以造成偿付能力的不可控,增加了风险的几率。
  第四是托盘商,托盘业务的巧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