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引领物流金融业下一个春天
2014/12/15 20:48:33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十方面政策举措,在此形势下,企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物流平台的支持。2012年开始筹备组建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并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而且以快速大踏步的节奏一步步发展壮大。这一平台对物流企业会带来哪些利好呢?作为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的总策划,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景福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向记者详细解答其中的内涵。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背后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是在商务部、银监会、北京市商务委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支持推出,于2012年年底启动研发,所以不是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刘景福说,从2014年6月上线以来,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经历了半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整合了包括货权登记、物联网监管、仓储管理、仓单流转、现货交易、存货质检、价格预警、价格保险、征信融资、不良处置等全过程的物流金融产品链条,并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合作平台,吸引了成熟产品和成熟用户服务平台的资源聚集。
对于金融平台创建的缘起,刘景福回忆道,2012年末曾经开了一个关于行标的评审会,我作为评审组长,开会时探讨物流业监管规范。就在这个会上,银行和企业产生了尖锐对立,银行坚持要把保管责任加给物流企业——保管不同与监管,如果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只保证这批货物不丢失,至于这批货是好是坏,是真是假,是否会发生变质,这就属于保管的责任。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会议一时难以进行。当时商务部、银监会的领导都在场,大家都很担心。因为那一年监管质押方面出了很多问题,物流企业和银行都在向后退。对此商务部认为,这方面如果大家都不做,由于商贸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那样融资会越来越难。所以当时我在会上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建立一个全国的监管质押的登记和公示平台。会上很多物流企业认为,真要有这么一个平台,对中国物流企业和银行来讲都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当时那些风险事件是怎样出现的?刘景福打比方说,比如说这有个杯子,是某个单位的,现在由于资金紧张要拿出来交给物流企业监管,然后到某个银行把这个杯子质押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存货质押。这个单位觉得自身资金链困难,于是把这个杯子再质押一次给银行,这就是重复质押。在上海钢贸危机中就出现过同一批钢材重复质押十几次,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信息闭塞。因此如果能建立起一个平台,明确把每一笔存货的所有权、质权等包括监管仓库、委托监管企业等相关信息全部登记到平台上,通过信息的公示,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重复质押问题。
就目前来看,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已经显现出它的诸多优势。刘景福说,首先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行业内存在的一些物流金融平台,更多是区域性或单方面的平台,只解决了单一点、单一企业或单一系统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全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是一个全行业、全国范围的公共平台,能够把供应链金融的两大主体——全国所有的银行以及更多的物流企业容纳其中,可以在全行业甚至全国范围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互之间有效互动,打破了单一区域、单一企业、单点业务的局限,做到银行、物流企业和用户的无缝对接。
其次,这个平台提供的动态的信息登记公示与过程管理服务是一项创新。我们知道,存货由于其种类广泛、数量庞大、流通区域广泛,而且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大量监管环节需要及时专业化处理。单纯的静态登记公示,无法满足存货变化的要求。而动态登记公示的落地,以及登记的担保存货的过程管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