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路窄” 物流园艰难前行
2011/10/28 10:14:39
2011年10月25日,也就是怡亚通发布投建空港供应链基地项目公告的前一天,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签署的《支持物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让国内物流企业在融资方面看到了新的希望。
10月26日,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怡亚通”)对外发布公告称,要在北京投资设立子公司和怡亚通空港供应链基地项目,从而建立“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华北地区含津、鲁、冀、晋范围内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平台”。
在未来两年,怡亚通将投资4.03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且投资比例为100%,所需资金由公司自筹。对于正在国内主要城市推进供应链基地建设的怡亚通来说,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怡亚通的“大手笔”
怡亚通选择在北京自建供应链基地,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北京物流仓储资金持续上涨、高水平物流仓储设施供不应求等因素,使企业除选择自建外似乎没有更多选择;另一方面,怡亚通正在全国积极推进供应链基地建设,目前已构建形成深圳、上海、大连、长沙四大供应链整合研发中心基地,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的北京,怡亚通自然不会错过。
根据规划来看,这座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的怡亚通空港供应链基地项目,将“全方位为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销售执行与采购执行服务”,这与怡亚通其他基地项目基本相同。而类似的基地,或许还会在更多地方出现。今年7月怡亚通董事长周国辉曾赴陕西西安考察,并表示西安是怡亚通重要的战略布置要地,在西安的基地建设势在必行。看来怡亚通在国内“复制”建设供应链基地项目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歇。
“打造全球供应链整合平台”、“采用B2B2C的商业模式”等词语,曾多次出现在怡亚通的供应链基地建设战略里。由此可见,供应链基地能否顺利建设并运营,对怡亚通未来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一选择是否会给怡亚通带来期待中的效果,目前还不好判断。不过,有专家提醒,怡亚通自身更应关注的也许并非“路径”是否正确,而是更实际的资金实力、管理运营以及土地资源等问题。
尽管怡亚通自称“本次投资项目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但也同时表示公司面临着“资金财务风险”和“管理运营风险”,尤其是资金方面,由于“项目投资总额较大,资金能否按期到位存在不确定性,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筹措、信贷政策的变化、融资渠道的通畅程度将使公司承担一定的资金财务风险。”
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相关资料显示,在怡亚通已经构建的四大供应链整合研发中心基地中,位于大连的“辽宁怡亚通供应链基地”今年4月刚刚启用。而位于上海的“怡亚通临港供应链基地”和主打中西部的“怡亚通长沙供应链整合基地”2010年底才开工建设,目前阶段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和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怡亚通曾专门发布一则公告,表示因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怡亚通临港供应链有限公司基地建设项目需要,“现向招商银行上海南西支行申请项目贷款人民币7000万元,期限为8年,并由公司为其提供保证担保,担保期限为8年。”
众多工程同时开工,对于积极推进基地的怡亚通来说,不得不重视资金的问题。2007年11月就已成功上市,登陆中小板的怡亚通,在融资方面显然要好于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但在资金遇到现实瓶颈的时候,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仍只有寻找银行贷款这一个门槛颇高的融资“通道”。实际上,这也是国内物流业,尤其是物流园区、基地项目在建设融资过程中的普遍写照。
近十年来,国内物流园区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园区类型更加多样,投资建设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过,物流园区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物流园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