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盾死了,货运APP该清醒一下了!
2016/3/26 21:05:18
2016年1月初,神盾快运的倒闭,正式拉开了货运APP死亡的序幕。从2011年团购网站的百团大战,到2014年开始的O2O项目年度死亡名单,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存活率,成为每一个互联网企业从成立之初就逃脱不了的命运。2016年初的货运APP企业,无疑已经站在了生死攸关的节点,何去何从,更应该静下心来,看清趋势和行业实情,方能成为行业中胜出的百分之一。
货运APP到底值不值得做?
之所以在行业火爆之后还在反思这个问题,是因为2015年初,所有人对行业市场份额的估计,都在万亿级别,全国司机数量也有3000万。然而当所有企业经过一年运营,会员数突破百万之后,平台上并未出现供需两旺的设想,反而是用户活跃度大大低于一般APP的级别。由此专属物流行业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关于行业痛点的理解,到今日仍旧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物流业的老生常谈:“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我国运输行业存在大量空驶、迂回等问题”,这是万亿市场的来历。然而在此却有一个问题,在如今物流业运力过剩的情况下,即使将所有车辆及货源信息全部集中在平台上,又能多大程度能解决空驶问题?
物流业一直以来属于熟人交易,某物流资深人士,曾用冰山类比车货匹配:露出水面的,是大家看得见的,车货在市场上的陌生匹配,有蜂拥的人群、公开的信息展示;在水下的,是大家看不见的但极其庞大的运力供应链的熟关系,由一个个私密的电话、默契而简练的沟通构成。他认为,露出水面的陌生匹配部分,仅仅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会越来越小。物流行业当前处于运力过剩阶段,好的大型货源,由第三方提供可信又熟悉的运输业务,再加上其中盘根错节的复杂社会关系,要想说服货主将信息放到货运APP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此看来,创业初期对行业痛点的估计,有过于乐观的。
货运APP面临的问题
推广中过于侧重车源,本末倒置。纵观国内200多家货运APP,大多数业务核心主要是车货匹配。同时也投入大量的资本及人力来拉拢司机端。货主端则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难以拉到优质客户。由此导致的供需双方严重失衡,就会进入到客户流失的恶性循环。对于众多货运APP企业,因为之前的互联网经验,把抢用户抢流量作为第一要素,然而却颠倒了供需双方的位置。对于各种用户抢夺而言,如果只抢夺了供方,把真正付费的需方冷落一旁,就永远无法盘活自己的业务。
关于使用频率问题,神盾快运的CEO对行业的思考中提过,同城货运是个频率较低的市场。对于城际货运而言,如果抛去熟人交易、大型企业,也会成为一个低频事件。针对频率而言,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熟人交易的原因。还是那个冰山模型,如果货运APP只能做露出水面的部分,那么车货匹配,也的确是一个低频事件了。
行业信任缺失和标准化低,是物流行业给到创业者的行业难题。实体物流时就常有司机被放鸽子,或者货主因为套牌车货物丢失的现象。物流行业长期以来“散、小、乱、差”现象,导致货主宁可找熟人发车,也不会轻易把货物交给报价更低的陌生司机。其中结账方式、运费价格上的不统一,再加上装车卸货等环节,导致城际货运APP一直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运单,各平台的作用,仍旧停留在提供信息上,闭环的实现,也仅仅是一个多余出来的抢单、评价功能。由此带来平台在交易环节介入较少,无法为交易双方提供更多信誉保障的问题。
同质化严重和盈利模式不清晰一直是困扰O2O行业的两个难题,货运APP也同样未能逃离。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货运APP的行业壁垒,就现行模式和业务而言,在代码层面暂时无壁垒而言,所以众多货运APP只能凭借运营取胜。可惜到时至今日,无论是同城还是城际货运,在业务和运营方面,并未见到新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