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物流业深度“触网”融合
2015/7/9 16:52:42
说起物流业,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仍是成片的集装箱、庞大的仓库和在路上的货车。而如今,随着网络物流平台和货运APP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互联网+”正使苏州物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共有物流企业13000家,年产值约2200亿元。根据苏州现代物流商会统计,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在近年来都有“触网”行动。而随着这些企业“触网”程度越来越深,苏州物流业的货源信息匹配将更加精准,物流运行效率也将显著提高。未来三年,互联网+”将“能使苏州物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3%。
网络平台解决“空车返程”
短短五六年时间,中国物流这辆快车已经更换了两次发动机:第一次是从最传统的制造业驱动,换为电子商务驱动。而第二次则发生在当下:由电子商务转换为大数据云计算。
“这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作为见证物流业这几年变化的专家,中外运高新物流销售总监杨琪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解释说,传统物流业这几年的变革总的来说都在解决一个问题:“空车而归”。比较形象的说法是,一位司机拉货从广州到苏州,最担心的是到站后没有货物跟着一起返回。要避免这种现象,大伙以前只能集中在熟悉的运输市场里,兜兜转转,寻找适合的运输货物。车货两方交易,涉及地点、时间、运费,有时花费数天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下家,想要双赢就更是不容易。
而当物流业与互联网产生碰撞之后,这个弊病很容易就被解决了。“简单来说,就是物流公司和司机都通过网站找活。”杨琪介绍说,中外运高新物流在2011年10月上线“中国第一配载网”,物流公司在上面发布货物类型、运输到达地点,以及所需要的车型等信息。而司机则通过网站获得订单信息,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司机盲目找活的烦恼,更为物流企业节约了成本,有效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
这两年,类似“中国第一配载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被苏州的大部分物流企业所熟悉。这些平台不一定直接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但通过信息发布、撮合交易、信用担保、融资支持等服务,吸引和集聚海量客户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将物流业中如“信息孤岛”一般的企业串联起来,整体上提升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两张网”构建智能物流生态圈
如果说物流企业初步“触网”就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找货难、配货难问题,使货车空跑情况得到极大缓解。那么近两年苏州物流企业着力打造的“智慧物流”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使物流业日趋智能化。这方面,苏州传化公路港可谓是走在了前面。
2010年,苏州传化公路港在金阊新城落成运营。这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的平面,使四方车源和货源变单线联系为网络化对接。而从2014年开始,传化集团又依托苏州、杭州、成都等节点,开始了由单点向点线结合、联络成网的过渡,开启了升级版的智能公路港商业模式。
“2014年,我们专为货运司机定制的APP易配货就在杭州传化公路港上线试运行,司机在路上甚至在发货地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完成找货、配货等流程。”苏州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辉介绍。传化公路港内60%的配货业务都在线上完成,会员数已近200万。记者发现,在互联网文化的浸淫之下,货车司机玩APP的水平不亚于网络达人。
徐辉介绍,智能公路港形象地说,就是“天网”和“地网”两张网络的协同串联。他可以很好地实现路港快线、信息交易、城市配送等公路物流整合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体系中缺乏城际之间的指挥调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