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2014/2/13 16:50:36
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构成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
过去的一年,中国物流业发展情况如何?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在2014年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物流业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记者:2013年,中国物流业发展情况如何?有何新的特点?
何黎明:2013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但仍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中国物流业运行总体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细分市场分化明显,快递、快运、配送等物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但多家大型航运、航空货运企业出现亏损,钢铁、煤炭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持续低迷。
二是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开始加速。中远物流、中邮物流、广东嘉诚物流等,分别为天津空客、中国重汽、松下电器、美的电器等制造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走向深度融合。
三是公路货运、电子商务、国际运输等领域都出现了平台整合的趋势,物流网络下沉发展。
四是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业发展潜力。2013年,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
五是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以长三角为例,其跨关区、跨检区通关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
六是“物流电商”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技术扩大应用。
七是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物流政策环境改善。
记者:那么,中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何黎明:过去的一年,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仍保持在18%左右。
此外,中国物流业运作方式粗放、服务附加价值低、区域和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日益严重、技术应用水平低、行业诚信缺失和资源环境负担较重等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也有待落实。
总的来说,中国物流业运行还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物流业要素成本全面提高
记者: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何黎明: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纵观国内外形势,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外需市场有所改善,与外需相关的物流领域形势有望逐步好转。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调整加快,对中国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抢占国际供应链中高端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多边经贸合作趋势明显,物流业必将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领域。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从要素条件看,中国长期依赖的高速增长的成本驱动模式难以持续。能源供求失衡、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有待继续加强。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使物流业“用地难、地价贵”问题难以缓解;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成本不容忽视。总体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