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黑洞
2011/8/2 9:42:17
公路收费这段时间成了众矢之的,不断地曝光,不绝的谴责,舆论的不满,政府的整顿,仿佛一场戏剧的高潮,各种冲突在碰撞中较量,似乎已经要分出胜负,只等待落幕时的皆大欢喜。但事实上,这戏码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数次上演,却总是在实施方案上谨小慎微,在执行中又大打折扣,往往草草收尾,不了了之,没有让公路收费问题得到根治。
当年,因为财政收入不足,公路建设被推向了市场,在当时,这是无奈的选择,也对中国公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交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公路基础设施规模太小早已不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反而是大量出现的公路收费极大地推高了物流成本,使中国的高物价广为诟病。“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伦如是说,而在中国,这句话被改成了:所有的道路不一定都通向城市,但所有的道路都一定会通向收费站。公路收费问题就像黑洞一样,吞噬的不仅仅是百姓的金钱,还有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演变,吃公路饭的人和机构已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成为暴利集团,想要撼动已非易事。每次整顿,多是迫于民怨被动而为的应景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瓦解这条利益链的意愿。目前关注的焦点在公路应该是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一定程度上,经营性收费公路才是推高公路通行负担的罪魁祸首,也是矛盾的核心所在,但在此次的整顿中,这些公路统统没有被列入立即停止之列。交通部门主导的整顿方案,巧妙地规避了主要矛盾。虽然在其它部门的干预和舆论的努力下,目前回购公路收费权,让普通公路重新姓“公”,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走向,但回购之难实在让地方政府头疼。
而问题的实质,其实并不仅仅是公路到底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当修路本身由工具变成了目的,当公共资源成了公共负担,当公路对经济发展由促进转为阻碍,更需要的是中国公路发展理论的革新。中国的交通设计一直属于技术规划领域,由作为技术专家的工程师以预测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前提,即所有运输需求都是合理的,都要被满足。而实际上,多大规模的公路基础设置才算合理,是现代经济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公路收费问题的困境,实际上是政府观念的困境。
收费公路:“公”“私”的秘密
文|本刊记者|曾子越 发自广州
1981年,广东建起全国第一个收费站。此后,收费站如雨后春笋冒出。今天,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难以拔除的一部分。
作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路桥修建模式的具象,收费站正受到三方面的情感投射:作为路桥建设主体的政府,对之既喜欢又头痛;作为从中获取巨大利润的投资商,对之趋之若鹜;作为只有缴费权没有反对权的老百姓,对之只有无奈加痛恨了。
一切矛盾,皆源自这样一个问题:公路姓“公”还是姓“私”?
显而易见,收费公路是个难题,不仅在于“改革先于政策”引发的众多矛盾,更在于其后难以窥见的利益输送。
作为中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的发源地、民意和媒体相对开放的省份,广东较早面对质疑,也较早直面矛盾,提前步入解决问题的通道。本文以广东为样本,试图管窥其后。
难以撼动的收费
路不可以不走。遭遇“高收费、乱收费”,老百姓通常只能缴费通行,最多理争或埋怨几句,却也刺不痛那台收费机器,只有极少数人会去较真。赵绍华、连杨达就是极少数中的两个。
因车子在广深高速公路上找不到加油站而抛锚,赵绍华律师以“广深高速属于不合格商品,应减免收费”为由将广深高速的运营方——广深珠高速公路公司告上法庭。
一审败诉,对于赵绍华,这不是太意外的结果。状告广深高速的同时,他分别向省交通厅和省物价局提交申请,要求对广深高速的收费标准重新审核定价。省交通厅回复说,“广深高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