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港建设是中国公路物流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
2010/10/5 12:00:49

 
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过去,但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众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在进一步加快。在这一时期,作为对经济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的物流业发展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公路物流。
相对于国际物流有着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较高的运营效率,国内物流,特别是承担了国内70%以上货运量的公路物流,在基础设施、市场主体等方面却没有得到长效发展。虽然公路道路建设已基本完善,但连接和发挥道路通行作用的运输枢纽(节点、站场)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以货物运输为主的公路枢纽建设,在各大城市中几乎还是空白。市场主体呈现“散、小、乱”,运营效率低下等等,严重制约了中国公路物流发展,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其供需链上的三大主体——工商企业、公路物流企业、社会车辆都有着难以破解的问题存在。
首先,我们的物流服务提供者——中小物流企业面临创业发展难。据我们调查统计,中小物流企业运输量占中国公路物流货运量的90%左右,总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特征,普遍表现为服务功能单一,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低,综合化程度低。为降低经营成本,他们通常在城郊结合部自发的集聚,形成我们俗称的“马路市场”。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缺乏规范管理,运营秩序混乱,市场信用缺失,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市容市政,成为政府监管与城市建设整治的重点区域与对象。存在于这样环境下的物流企业无良好的品牌形象,难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很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增值的物流服务。
其次,我们的运输主体——社会车辆停车配货难。社会车辆是我国物流运输的主体,多以个体运输户的形式存在,全国有近800万辆个体货运车辆,司机约有2000多万,他们承载了国内公路运输的重任。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一直受不到社会的关怀和重视,甚至还会遭受各种责难。他们配货渠道单一,通常在城郊物流企业集聚区寻找货源信息,由于该市场的不规范和不稳定,其配货平均时间长达72小时,车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运输利润微薄。为节约开支,货车司机吃睡基本在车上,车辆基本停靠路边,超限超载经常出现,从而司机朋友身体状况普遍较差,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更成为城市市容市貌监管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再次,我们的货主——制造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难。从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关键阶段,面临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任务,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成本降低需要物流业给予有力的支撑。随着经济市场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外包意愿强烈,但许多企业仍以自营物流为主,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多年一直低于20%。其关键原因在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散、小、乱、传统”经营现状,提供的物流服务单一,缺乏与制造业的互动平台,无法满足制造业企业的外包需求。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价值无法充分挖掘。
公路物流市场三难问题的破解,关键是如何集约化、规模化推动物流企业发展。传化物流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运营,创新性的开发了“公路港物流模式”,搭建了一个“以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集聚了“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需求”三大资源,整合了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了一套社会车辆组织化管理的模式,促进了社会分工合作体系的优化,推动了物流行业“集约化经营、系统化服务、一体化运作”水平。
以传化物流浙江萧山基地为例,目前我们已经整合集聚了480多家中小物流企业,入港之初,这些物流企业营业额平均约200万元,入港之后,企业平均营业额年增长率达到30%左右,发展至今,我们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