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国际物流园区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市场的启迪

[日期:2010-01-18] 来源:  作者:赵明琪 [字体: ]

国际物流园区发展趋势

       
尽管国际上包括学术界对物流园区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这并没有妨碍各个国家和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物流园区。顾名思义,物流园一定是围绕着物流活动而存在的,物流园的发展趋势也一定跟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而演变。
       
综观全球市场,物流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
国际贸易急剧扩张,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制造型企业由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欧美市场开始了国际采购,加速物流业发展。
        ●
全球供应链的线路变化,需要区域性中转仓库来缓解误差。
        ●
全球港口的吞吐量增加,靠近港口的物流园需求增加。
        ●
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特征。
        ●
物流园开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和建造。

一、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张,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在金融危机暴发之前的8年间,也就是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还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 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超过一半,表明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推进。尽管2008~2009年,由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信心问题,中国的出口量下降,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中国的内需市场扩大,正在吸引着其他国家的产品流向国内。

二、制造型企业由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欧美市场开始了国际采购,加速物流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格局,演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产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过去30年,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这个现象说明了全球化经济下,制造型企业发生���全球性的转移,相当多的欧美企业,逐步由生产成本高的地区向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再返销给本国市场。这一转移,造成了全球供应链的变化,生产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流向,以及产成品的流向均发生了变化。
 
       
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国家的进口额合计高达60%。就拿中国与美国为例,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从中国的采购量急剧上升,从1000亿美元,以年均36%的增长速度发展。国际采购的增加,导致了发达国家的供应链的变化,加速了物流业的发展。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2007年的10.7%。尤其是中国,进口份额几乎每10年翻一番,已经超过日本。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和格局,不仅决定了国际物流的走向和布局,而且决定了国际物流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三、全球供应链的线路变化,需要区域性中转仓库来缓解误差

       
由于国际物流的走向和布局发生变化,使得供应链的线路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物流园的布局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还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由于众多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商品在中国采购,对于一个在美国纽约商场销售的普通商品,如玩具或鞋类,从中国的工厂生产后,由上海港运往纽约,纽约位于美国东海岸,传统的运输方式为海运26天;但是,海运的风险很大,为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障供货时间,现在可以先运到西海岸的洛杉矶港,海上时间13天,在洛杉矶港设一物流园做进口整合与分箱,然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往各个区域配送中心。从货物到达洛杉矶港到纽约的间隔时间为8天,这样比从上海直接运往上海还省了5天。不仅时间节省了,还减少了海上运输的不确定性,但关键是在洛杉矶港建立一个港口分箱与货物中转的物流园。

       
由此可见,美国的物流园以运输方式来分,可分为几类:港口分拨物流园、多式联运物流园和商品区域分拨物流园。

四、全球港口的吞吐量增加,靠近港口的物流园需求增加

       
在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中,90%是由海运来完成的,这就刺激了主要经济体国家对于港口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而国际贸易和物流的激增,也导致了港口吞吐量的变化。下表是全球2008年的前十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与2005年相比较的涨幅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港口已占据半壁江山。
港口业务的增长造成服务于进出口贸易的物流业务的增加,如出口拆拼箱、贴标、进口分拨等。而港口物流设施更要求快进快出、双面装卸货、24小时运作、多式联运、仓储整合简单物流加工业务等。

五、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特征

作为主要消费市场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其市场发展相当成熟。这些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
以进口为主的开放的消费市场体系。
        ●
劳动力成本高,主要专注于服务与技术。
        ●
基础设施完善。
        ●
不断优化与创新的工业发展。

       
当生产制造已经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之后,作为进口为主的发达国家只能致力于不断地降低供应链成本来达到其更好的赢利预期。在美国销售的商品价格中,8.8%是物流成本,也就是销售价格为100美元的商品,其中8.8元用于物流。这8.8%是如何分配的呢?其中,运输占4.4%,仓储占1.5%,客户服务占0.7%,行政费用占0.2%,库存占1.9%。而在仓储成本中,租金仅占25%,即0.375%。可见,最大比例的是运输费用,而仓储费用只占小部分,单纯的降低租金并不直接影响整体物流成本。但是,当我们把仓储节点调整一下,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并且减少库存、货物的运输距离和效率发生变化时,就可以带来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改观。这就是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实施的物流配送网络的再整合。

       
在过去十年间,美国平均的单体仓库面积增长了一倍,从1996年的15000平方米到2007年的34000平方米,说明了市场在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低的物流成本。

六、物流园开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和建造

       
在国际物流园的发展中,近几年所呈现出来的趋势中,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跨国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环境友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物流园和物流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
项目选址与规划利用现有地形,不破坏原有植被和水土。
        ●
照明采用自然光源、选用节能灯、自动开关。
        ●
外墙材料选用保温、隔热材料。
        ●
建设过程中利用撒草籽方式减少施工扬尘。
        ●
雨水循环用于植被浇灌。
        ●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
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
 
中国市场的机遇

       
以上所谈到的是2009年以前,国际市场的物流园的发展趋势。但是,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似乎形成了一个转折点,国际贸易的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呢。
       
当中国的外贸出口额从今年年初急剧下降以来,内需市场变成了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中国的零售市场在过去6年中平均16%的年增长率在高速发展。这个发展趋势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用以下数据来比较,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人口仅中国的四分之一,仓储面积确是中国的4倍;日本的国土面积是中国的二十四分之一,人口是中国的十三分之一,仓储面积却是中国的1.25倍。所以,以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消费人口,市场潜力相当大。
       
再以国际上的几大城市作比较,大洛杉矶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北京差不多,而北京也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城市,但是大洛杉矶地区的仓储规模是北京的15倍;上海的人口是多伦多的3.4倍,仓储规模却只有多伦多的17%
       
在上海的仓储市场中,高品质的物流设施只占18%,绝大多数的现有设施因为城市扩展和市场要求需要更新换代,而这些都是物流园产业巨大的市场机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