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东盟自贸区:巨大物流潜能正在释放

[日期:2014-10-08]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董鹏 [字体: ]

      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在东盟共同体内,跨境贸易开展的如火如荼,特别是跨境电商贸易,从2008年到2013年,在这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其连续复合增长率超过30%。跨境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国内众多物流公司的高度关注,这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开启了物流改革的新局面。

  发展东盟的物流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贸易及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东盟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经贸物流增长势头迅猛

  2013年,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概念诞生,它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力争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前提和主要内容,更是中国-东盟贸易中物流空间拓展与发展的一大机遇。

  时至今日,中国政府已经向东盟国家提供了250亿美元的信贷,重点支持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公路、铁路、水路、信息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未来10~15年间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陆路运输通道的互联互通,及运输便利化和技术标准一体化等工作,并考虑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相互衔接。

  为加速“东盟共同体进程”,东盟国家投入600亿美元的巨资用于兴建以交通和科技资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东盟连接”。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将拓展更多的物流体系发展空间。此外,中国还增加了与东盟在能源、旅游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全面构建大物流体系时机成熟

  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须匹配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一个区域物流体系是否高效,涉及到通关便捷性、运输标准的统一、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和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从整合各国优势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和完善产业链和物流链,可以激发出互通互联的巨大能量,使各国的潜在物流得以充分释放与互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物流体系,其布局、规划及运作的便捷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重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口岸方面,口岸软硬件与通关环境已日臻完善。为加快推进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广西的浦寨等三处与越南边贸口岸对接通道,有利于优化口岸通商环境。

  2.在通关环节上,友谊关电子口岸启用后,实现了通关“秒刷”,该口岸的平均通关时间目前位居广西各口岸前列,可以确保每天400多辆载货汽车在电子口岸顺利进出。即使在高峰期,超过600辆货车快速顺利通关也不成问题。而考虑到中国和东盟各边贸口岸大量水果进出口的实际情况,以及水果运输对冷藏保鲜、通关时效要求较高的特点,海关则采取“全天候、无假日”的预约通关制度,开通出口快速放行通道,确保新鲜水果当天报关当天放行,使得口岸水果进出口贸易额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3.在交通运输方面,发展海运、修建公路、扩大航空服务都是十分非常重要的举措。海运方面,我国华南地区的多个港口与东盟国家的多个港口开展了航运往来,为周边国家提供国际货运中转服务。公路方面,全长约1750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南宁至友谊关的高速公路建成并与越南境内的国道1号公路实现了顺利对接。航空方面,积极扩大航空服务衔接,促进指定的国家航空公司间的合作交流,继续扩建的南宁等枢纽机场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弥补作用。

  完善物流发展产业基础规划

  物流战略的制定是基于中国-东盟物流大环境的考虑,物流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必须放置在这个大前提下全面执行。这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完善特色型产业集群,壮大集群式物流产业

  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来看,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物流具有推动作用,而区域内物流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每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个专业化物流群体,各类专业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聚合就可以联结成一个功能齐全、全方位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大平台、大体系、大产业。

  结合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东盟各国也将出现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差异化为中国东盟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物流效率也显得尤为重要。依托高效的物流体系,未来的东盟各国将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格局。东盟广阔的市场及相对落后的制造产业水平为中国与东盟的物流合作也带来了一些深远的意义。

  2.推进现代物流企业升级,培育大型国际化供应链物流企业

  首先,突出组织管理、经营方式等方面的转型,更新管理理念。其次,注重兼并、重组等措施,加快传统物流企业提升与整合。第三,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在探索培育重大物流集群产业方面,要通过建立几家大型的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示范企业,既为中国-东盟贸易区进行物流服务,也为对抗第一世界物流公司对东盟物流格局的冲击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手段。此外,推进自由贸易区一体化建设,巩固取得的成果尤为重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各国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贸易区建立初期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维护贸易区的稳定、推进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这也是贸易区大物流成长和发展的保障。

  3.促进大物流产业升级,突破国界束缚

  第一,加快自由贸易区产业化升级,拉动物流需求,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建设自由贸易区开放式的服务贸易市场,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自由贸易区内,在利用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整体承接发达国家加工类产业转移的同时,更要注重民族特色产业、特色品牌的形成和竞争力地提升,进而释放和拉动相关物流需求,为中国-东盟一体化物流环境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二,推动自由贸易区物流协调发展,统筹中国与东盟物流整体化、联动化、网络化的发展。在自由贸易区内实现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内微循环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物流通道”的建设。

  因此,中国物流战略布局要把视野从国内物流扩展到东盟的物流体系甚至全球物流体系的构建,最终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打造成全球物流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完善自由贸易区物流设施建设,早日构建以我国西南至河内、新加坡为中心的辐射东盟各国的铁路网与公路运输网。针对自由贸易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各成员国要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建设,特别是我国西南通往东盟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中国与东盟铁路物流的需求量最大,也是运输成本效率综合比最优的选择,它将成为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打通云南-河内-新加坡的泛亚铁路和广州-南宁-河内-新加坡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中国-东盟大物流体系建立的关键。同时,加快湄公河流域物流的转型升级,提高物流效率,协助铁路系统分担部分重货、散货的运输压力。

  第四,倡导建立中国-东盟经贸物流公共服务网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出口业务和物流服务平台,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跨国贸易的门槛。通过统一标准、简化手续、建立海关间快速协调机制等手段,促使通关更加简单快捷,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高效物流体系,当务之急是需要建立一个流畅、高效、低价、实时互动的中国-东盟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包括政府公共政务信息平台和企业交互信息平台,借以减少贸易区内各种机构、企业间的信息“隔阂”,帮助在自由贸易区内实现“物畅其流”,将信息孤岛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我国与东盟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必将为我国与东盟的物流关系带来新机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4年欧美国家经济将复苏,届时将会拉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密切双方的物流关系。

  此外,我国领导人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将会为中国-东盟创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为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南,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将推动中国东盟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在物流大平台的基础上,必将不断呈现新面貌,创造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辉煌未来。

 

  作者简介:

  董鹏,高级工程师。在外企工作10余年,现担任AIP集团生产调度主管、首席战略研究员。是首次提出了MCR(混合完成率)概念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翻了泰罗以来企业组织架结构的专家,是SIOP在中国推行的第一人。工作期间,主持并完成企业生产异常系统开发项目(在AIP集团得到应用),并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及编委。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