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从伦理基础来看,农业文明时代的伦理基础是《论语》;商业文明时代的伦理基础是《国富论》;互联网文明时代的伦理基础是《大教堂和集市》。
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先后或同时经历了渔猎、游牧、农耕、工业(商业)等各种文明阶段,每一文明都有其赖以存在、维持的伦理基础。这些伦理基础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渔猎文明不能涸泽而渔;游牧文明不能尽草而牧;农耕文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商业)文明等价交换。奴隶社会的战俘即奴隶;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资本社会的利润最大化等等。基于这些原则,又衍生出许多个相互独立且完整的伦理体系。
那么,作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在内的信息革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社会的伦理基础又是什么呢?
计算机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如果只是一台或几台机器单独运行还算不上划时代,因为相互独立的机器间基本构不成“交流”。如果说,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人是个天才,那么,第一个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人真是天才中的天才。但是,只有几台机器相连,也还成不了气候,因为数量少,无法形成很深厚的文化,自然也无法形成相应的伦理,只有些文化和伦理的雏形而已。而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把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机器、所有的人都连接起来时,就变得很了不得了。因为上互联网的人跟现实中的人几乎一样多,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网民”。这时,就形成了深厚的网络文化,自然也就从中形成了相应的网络伦理。从农民,到公民,到网民,人类社会的伦理基础又向上迈进了一个大台阶。
当然,这种网络文化和伦理,追根溯源,来源于早期的那些网络文化和伦理的雏形,即发源于最早的几批黑客(Hacker)。黑客(Hacker)一词,本意并非贬义,而是一批执着的计算机高手的自称。而现在人们常说的在网上搞破坏、散布病毒的所谓“黑客”,其实是“骇客”(Cracker)。黑客创造、骇客破坏。黑客对骇客也是不齿的。著名的黑客都是教父级和大师级的,像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Richard Stallman,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linux社区的linus、还有下面提到的埃里克?雷蒙德(Eric S.Raymond)等等,都是这些黑客中的佼佼者,他们大概应该算是第三代或者更晚的黑客,他们为今天的网络伦理奠定了伟大的框架和基石。
其实,自由软件世界的精神领袖,应当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M.Stallman,RMS),但是因为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linux社区的领袖是linus。xiaobo曾经把Richard Stallman比喻为自由软件王国的教皇、Linus则为掌管大权的国王、而Raymond则被比喻为一个兢兢业业的宰相。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形象。
这些黑客慢慢长大、成熟,逐渐发展、划分成了两大阵营:以微软为代表的商业软件社区和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社区。我以为,商业软件社区,是商业文明的延续,遵循传统的商业文明法则,遵循商业思维;自由软件社区是互联网文明的发端,遵循互联网文明的新法则,遵循互联网思维。
就在这旧时代行将落幕,新时代的黎明曙光乍现的时刻,一部伟大的著作横空出世了,这就是美国自由软件社区大师埃里克?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The Cathedral & the Bazaar)。为什么说这本书伟大呢?中国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的帝制,煌煌哉中华农业文明,其伦理基础不外一本《论语》,而宋朝的赵普更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威力可见一斑;西方的《圣经》、伊斯兰的《古兰经》作用也大抵如此。而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恰恰被人誉为是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圣经》,而且会成为互联网文明时代的《圣经》。再拿一本书来比比,可能理解的会更深刻些。那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奠定了整个工业革命(商业文明)后社会的伦理基础,更被马氏加上剩余价值理论后发展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其威力自不亚于圣经。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因为,只有大家都分工协作,共同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大家才能共同富裕、共同过上好日,民富才能国富。而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就是网络社会中的《国富论》,跟他的另两篇文章《开拓智域》、《魔法大熔炉》一起,共同描绘了整个网络社会的完整的伦理体系。
因此说,埃里克?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开拓智域》、《魔法大熔炉》三部曲,是互联网文明时代的伦理基础的基石。这三篇文章既是网络社会的伦理圣经,也是指引网民获得网络社会成功的人生指南。就是说,它和《论语》一样,既是修身、齐家的工具书,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指南针!但是,由于雷蒙德的原著是针对开放源代码运动而论述的,其中充满一些软件开发的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表述,普通网民很难理解。那么,吸收其核心思想,做一番更通用化的翻译表达,就变得尤为必要了。就像古文《论语》,需要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才便于现代人们理解一样。
修身篇:《大教堂和集市》
《大教堂和集市》第一次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微软这种封闭的商业软件和Linux这种开放的自由软件之间的开发模式区分开来:一种是封闭的、垂直的、集中式的开发模式,反映一种由权利关系所预先控制的级权制度;而另一种则是并行的、点对点的、动态的开发模式。前者就是封闭的大教堂模式,后者就是开放的集市模式。
大教堂的特点是: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等级森严、秩序井然、边界清楚、高雅而使人不由自主产生敬畏,属于典型的阳春白雪、高大上,是适合高傲的西方贵族、东方的士大夫、精英们聚集的场所,教堂自然有教堂的宗教;
而集市则恰恰相反:朴朴素素、平易近人、不分等级、秩序混乱(至少表面看上去如此)、没有明确的界限、世俗的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属于典型的下里巴人、屌丝,是适合卑微的西方的市民、东方的白丁、草根们欢聚的地方,集市也自有集市的规则。
其实我感觉把大教堂换成金字塔,把集市换成金字塔旁边一望无际的漫漫沙漠,也是个不错的一个比喻,不过不好之处就是,无论金字塔还是沙漠,都较少人的足迹。所以说,还是雷蒙德想的周到。
在我看来,《大教堂和集市》第一次鲜明地揭示出互联网文明与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社会结构上的不同。农业文明讲究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商业文明讲究价值金字塔,财富最多的在金字塔的最上方。互联网文明使得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宇宙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历史是平的、互联网更是平的。互联网思维的去中心化、“得屌丝者得天下”、长尾理论,都是跟互联网的“集市”结构相关。
互联网文明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凯文?凯利(KK)的新书《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中,第8个策略:“和谐不再、乱流涌现:寻找失衡状态中的持续性”,也正是对应着互联网这个闹哄哄的“集市”总结的经济规律。集市看似混乱,但是一种“有序”的“混乱”。比如:新疆的大巴扎(一种集市,而且巧合的是,巴扎的发音,跟Bazaar很像,应该源于一个词根),热闹而有序。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到“流变”状态。如果系统保持和谐与平衡状态,那么它最终会停滞甚至死亡。因此,网络系统始终处在一种“混乱边缘”的动态平衡中。这也是很多人参观硅谷早期的谷歌、Facebook或者国内联想、华为等新技术公司时,感觉到内部“惊人的混乱,惊人的创造力”的原因。还有一种类似的相关观点,电脑桌面杂乱的人,创造力通常要强于桌面整洁的人。
《大教堂和集市》给出了互联网文明时代修身的方法论。我们要学会适应这个时代,如果我们在教堂里高声叫卖,或者在集市上大唱圣歌,都只能被人认为是疯子,成为时代的弃儿。
《大教堂和集市》中,给出了集市模式的19条原则和很多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并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和原理。后文将试图逐条分析,并与软件开发行业之外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网络现象结合进行解读。
《大教堂和集市》这种模式的划分真的很有用,可以用来解释很多我们身边的事情。集市模式的核心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集市模式,几乎具备了互联网思维的自由、免费、平等、分享、参与、去中心化等全部理念的基因。传统世界的集市,是自由交易的场所,尚不具备免费条件;互联网集市中,趋向于0成本的数字经济,使得免费成为可能。
了解了大教堂和集市这一比喻的妙处,我们不妨就来个现学现用: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是大教堂,一对多,单向传播;网络媒体,比如门户网站、网络社区是集市。王府井百货是大教堂,淘宝商城是集市。银行是大教堂,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是集市。
在中国,随着农业文明、商业文明、互联网文明,三个文明时代的交汇激荡,形成了教堂套教堂、集市套集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但是此消彼长的大趋势却无可避免,也就是KK所说的技术元素自我发展的防倒退棘轮,避免时代的倒退。网络的时代,应该就是集市长、而教堂消的时代,就是草根化的时代,扁平化的时代。得屌丝者得天下。如果搞不清楚这个大的网络发展趋势,到处碰壁栽跟头,也就在所难免了。
赵绍辉简介:
国内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领域业务专家,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4)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中国物流网络电视台物流专家,生意社特聘专家。曾任华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总裁、时力永联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中储物流在线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