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6亿手机用户,是世界第一大市场,手机将是海运从业者使用最多的沟通和浏览信息的工具。试想一下,只要有一部手机,几分钟时间你就可以完成包括询价、订舱、采购、支付、保险等相关操作,而且随时查询和监控到货物是否安全,到港的时间精确到几分几秒,世界任何一个港口实时的天气状况,甚至将外贸订舱和运输提供相对接,与货主、货代和船公司共同经营市场,降低了自身成本……
这一切美好设想,即将有望变成现实。2010年5月10日,中国国际海运网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港共同签署了《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和开发国内最具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航运“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形成规模应用示范,联合推动航运“物联网”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产业化。
“智能航运”开启世界集装箱安全革命
集装箱电子标签装置是上海港的一项发明,这是世界上首次将电子标签系统全面投入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这项技术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上海港凭借此项发明引领了港口作业智能化、自动化潮流,并一举夺得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4项金奖,并被业内专家称“将引发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集装箱电子标签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电子支持项目,上海港已经实施了中美、中日、中加航线等作为项目试点。此外,此项目在国际上反响非常强烈,国内交通运输部等部委非常重视。已经获得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的称号(牌匾),并从国家发改委获得8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此外,上海市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从未来趋势来看,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作为“虚拟无水港”(航运“物联网”)中的重要环节,其最大意义在于对整个世界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安全性有所保证。由于近些年来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方面的隐患时有发生,因此现代集装箱物流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并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根据《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国际海运网将在“海歌seagle”搜索引擎中将开设集装箱电子标签(RFID)系统在线服务平台,嵌入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接口,用户可以随时用电脑或手机登录“海歌seagle”查询已装箱的货物位置和安全情况。此外,双方将全面向外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保险、港口展开业务推广和服务。
上海港副总裁包起帆表示:“现代港口不仅要有货物装卸功能,还要整合物流和服务功能,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将在港口现代服务业的拓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起帆还强调:“上海国际港集团RFID电子标签项目组在国际PIS流程的国际规则制定方面做的很好,已经完成了7个必要程序中的4个,未来在行业标准的规则制定将会非常有利。”
“智慧航运”创造第三方利润源 降低成本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物流企业正在高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来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指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手段。
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18%,比发达国家高9-10%,就是说每年在物流市场存在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额外物流成本。十年时间降低的物流成本,存在30万多万亿人民币成本本空间,是浅埋在物流行业下面巨大的“金矿”。
如今,供方市场人力、资源、水电等价格都在上涨,需方市场竞争激烈,供需双方的利润空间正在萎缩。降低物流成本,创造第三方利润源是未来企业产生利润的最后空间,信息化正是降低成本关键所在。
此时人们开始注意流通服务业,发现流通服务业是更大的生产力,是可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在美国,流通服务业产值占GDP的80%,而在这个产业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即降低成本空间。降低物流成本,是创造第三方利润源的核心。
航运“物联网”的建设可将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机集成,将整合物流行业的资源,对接货主与货代、货代与船东、国内各港口、国际各港口之间的信息,使各方面信息更快更准确的流通。借助中国国际海运网网络覆盖广泛的优势,开发内地资源,扩大采购市场。网络无地域限制,无论是内陆城市的生产、外贸企业还是国外的货代、采购商都可以通过金牌订舱即时了解各地运价与船期,更准确地安排运输、生产以及核算成本,形成极具效率的科学体系,可以降低物资流通环节成本5-30%,大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空间。
航运“物联网”在线集中订舱工作已经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展开,目前已在全国30家大中型口岸铺设在线订舱服务网络140多家,2009年在线订舱能力达到300万集装箱。
信息化建设是港航业的“避风港”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生存的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物流方式和服务方式。信息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开启虚拟,大千协同。
目前,以港口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鹿特丹港已能提供集装箱电子扫描等海关服务;香港港的中转物流占整港业务的83%,并正在致力于建设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而新加坡港拥有的网络系统已经能实现与政府部门、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船东之间的无纸化沟通。
与之相比,目前中国大部分港口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装卸为主体的业态上,信息系统存在“孤岛”现象。金融危机使国内航运物流看到了信息化这根救命稻草,“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继出炉使物流和电子商务升级加码,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和拓展脱离从属地位而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明珂介绍,近年来国外港口对于自身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一些国际上优秀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都较好的实现了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集成,整合了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港口、海关等行业的服务,实现了在线贸易、在线电子数据传输、货物跟踪、在线报关、在线货物操作等功能。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了新型的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减少了物流服务的操作环节,节省物流成本,提升了港口和物流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虚拟无水港”(航运“物联网”)就是配合国家物流振兴规划而实施的一个综合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在物流振兴规划中的要求。打破行业间的桎梏,通过物流+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翼,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渐完成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从而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发展集约物流,建立信息化平台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实现以港为核心建立港航信息一体化。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不断加快和长江航道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实现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长江航务管理局致力于建立长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初步探索,搭建长江航运网,通过信息服务和交易撮合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帮助港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优化经营模式、节省运营成本、规范诚信建设、展示企业风采;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交流互动、展示自我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帮助整个长江航运行业优化产业链、提升科技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来规范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长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初步探索和雏形。
在港口智能化建设首屈一指的蛇口集装箱码头从1997年就开始与全球领先的码头生产作业系统供应商——美国Navis公司合作,全面引进其成熟产品EXPRESS 和SPARCS。其中SPARCS更是以其在船舶计划、堆场计划和现场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而深受业界资深操作人员所推崇,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蛇口集装箱码头所使用的SPARCS系统从最初的1.9版本,历经变迁和升级,直至今日之3.7版本,蛇口集装箱码头不断致力于提升生产系统的应用。蛇口集装箱码头多年来的良好业绩发展和优秀码头操作服务,亦得益于此套系统之平稳高效运行。
2009年6月1日,蛇口集装箱码头SPARCS软件系统顺利升级至最高版本—SPARCS 3. 7。该最高版本的投产将为码头实施“拖车全场调度”、“船舶自动配载”以及今后“智能堆场计划”等先进的智能化功能打下良好基础,标志着SCT向打造先进智能化港口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Sparcs 3.7的投产有利于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操作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和可信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