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年前的3月22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实施。这一纲领性文件,确立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提出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六大依法行政基本准则,强调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责任意识,拉开了中国政府加速依法行政、着力治官束权的大幕。
6年后的今天,人们欣喜地看到,以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为切入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显著的成果莫过于行政权力纳入法治轨道,依法行政的体制环境初步形成。这不仅表现为依法行政中“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且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水平都得到相应提高,行政问责力度在不断加大,人民群众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参与者。
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2004年至今的6年间,国务院法制办对报国务院备案的9424部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进行了审查,发现其中328部存在问题并依法作出处理。
同期,全国省级政府共收到省直部门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54889件,对其中存在问题的2397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处理。
据了解,目前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已经做到全部报备。经审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机关均作出相应处理,修改或废止。这些问题主要分三类:一是制定法规规章没有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二是规章规范的事项超越了制定机关的职权范围,导致了“规章打架”;三是规章设立行政许可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31个省级政府、90%以上的市级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已经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地方“四级政府、三级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体制初步形成。审查重点包括:是否违法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的内容,是否越权规定优惠政策,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截至2010年3月8日,我国30个省市区政府和31个较大市政府,针对对规范性文件审查,共出台规章69部。内容涉及备案、管理、监督、制定程序以及异议审查等方面。
国务院法制办和一些地方、部门,已相继建立了备案统计分析报告、备案审查征求意见、制定机关说明情况以及备案审查情况通报、向社会公布等制度,并完善了报备格式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