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这是对未来煤炭企业整合工作的部署,也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去年国家能源局提出通过规划和政策支持,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随后,由山西省率先发起政府主导下的煤炭资源整合“风暴”。随后,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煤炭重组整合迅速跟进,启动了国内最大规模的行业重组行动。在整合潮中,各地大型煤炭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也加大步伐。
煤炭矿产及生产等资源的整合过程中,需要物流等脉管的高效对接。根据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万家减少到4000家。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区域企业发展模式等诸多差异化因素,煤炭行业物流的整合有哪些不同,如何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
版本众多
整合之风劲吹。我国煤炭主产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制定了相应的煤炭业重组规划。今年以来各省煤炭资源整合不断提速,整合方向也从原来的资源整合上升为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整合。煤炭物流的服务链变革也出现差异化。
山西版本
2009年,山西以省属七大集团为整合主体展开以大并小的资源整合。在山西省确定的作为兼并主体的七大国有煤炭企业中,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赫然在列。这标志着此次煤炭行业整合,不仅仅注重提升生产环节的产业集中度,而是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打破山西乃至全国的煤炭物流运销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煤炭物流的社会化程度。
一位参与山西煤炭物流整合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省内的煤炭企业数量虽然从2200多家减少至130多家,但产业集中度依然偏低,而且,整合过程中一个矿区的整合主体过多,不利于矿区的整体开发,“以及由于各个煤炭企业的运作体系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因此,煤炭生产、运销、物流、面临集中度难题。”尤其是到具体整合操作层面就面临很多困惑。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多年来,晋煤外运一直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山西焦炭的出口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目前铁路运力已趋于饱和,增量部分需采用公路运输。由于限制超载和燃油价格上涨,导致焦炭公路运输成本有所增加,运输仍然是制约瓶颈,煤炭产业发展陷入“怪圈”。
据了解,山西每年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出省的煤炭量可达5亿吨左右。这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煤炭产业进入深度整合,山西省煤炭物流业的潜力巨大,但仍面临物流服务体系刚刚起步、物流节点资源掌控不力等诸多挑战。”
河北版本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不断鼓励非煤炭产业的发展,因为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炭生产企业急需创新、转型。
在河北煤炭产业内部,出现了以大型煤炭企业成立的独立的煤炭物流公司为主的模式。河北省最大煤炭企业冀中能源旗下的峰峰集团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了邯郸鼎峰物流公司,发展专业化煤炭物流。
在煤炭物流领域,同样作为河北省大型煤炭企业的开滦集团可称得上是成功的标杆。对于一个煤炭生产为主的传统企业——开滦集团来说,2009年的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占到了其营业收入一半以上。开滦集团的成功源于推动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同时也体现了物流服务在煤炭产业中巨大的支撑作用。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业务向煤炭流通加工、物资仓储加工配送、运输服务等领域拓展;形成覆盖全国运营网络和具备现代化物流管理手段,已成为河北省由煤炭产业诞生的新兴关联产业。
内蒙古版本
据煤炭行业一资深人士透露,新晋升为煤炭产能第一大省的内蒙古,煤炭物流及供应链整合或将借力神华集团。作为跨省区大型煤炭企业,目前,神华集团在内蒙古也拥有矿产等资源,产业覆盖煤炭、铁路、公路、航运、电力、综合物流等领域,神华在煤炭物流领域的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较强,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保证了其煤炭供应链的强势运作。
此外,还有河南版本、山东版本、陕西版本、新疆版本等等。河南要求今年底前完成整合,山东省则计划以“7进2”煤炭重组模式直接打造省内两家煤炭巨头。煤炭资源大省不断摸索中整合,以及通过各自的方式创立新的物流模式。
跨省之难
企业“暗战”
目前来看,各产煤大省轰轰烈烈推动的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实际大多局限在省内,而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高层也曾多次提出,“仅在省内进行的整合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不足以让煤炭行业出现寡头的格局,鼓励煤炭产业进行跨省的整合就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方面,各省通过省内的整合不断打造大型煤炭集团,省内各企业之间在为整合还是被整合进行着“暗战”。另一方面,一旦煤炭行业的整合继续深化,一些在技术水平、盈利能力、资金实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的大企业,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扩张的机会,在跨省的资源整合上必然与当地大企业短兵相接。此外,各地方政府和各企业也都在为进入中央规划中的大企业之列而暗自较劲。
地方“博弈”
对于煤炭产业整合渐近渐远的状态,一位业内人士道破个中缘由:“地方利益的阻隔,是造成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
��� 这位业内人士说,曾经因为煤炭行业不景气,国家才将煤炭产业的发展主权分派给地方,如今,随着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能源地位确立,煤炭行业景气不断提升,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自煤炭企业的税收成为各省及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支柱。
因此,外省企业需要在保证当地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煤炭资源,能否让非本省企业成为资源整合主体,甚至再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给央企,就成为煤炭整合过程中的一种利益“博弈”。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分析当前煤炭产业整合形势时指出:“煤炭跨区域整合困难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有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因为地方担心利益受损。未来应该从中央层面加以研究,既能保障资源地的经济利益和持续发展,又能让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推进跨区域的资源整合。”
物流之困
事实上,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来改善我国煤炭生产“散、小、乱”状况,增加产量和修建煤炭外运通道等措施,能增加煤炭行业在企业资源和运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以缓解煤炭运能不足。但这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供需紧张的状况?
业内有一种说法是,煤炭供需紧张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由于过去煤炭市场的零散和混乱所致。比如,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在山西铁路部门立户从事煤炭铁路发运的经营户就有几千家,从事公路煤炭销售的个体运输户有50多万户。这些个体经营户、运输户逐渐成为山西煤炭销售的主力军,不利于统一和集约化发展。煤炭整合后提高集中度,可以缓解供需紧张状况,达到市场平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则认为,提高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煤炭供需紧张矛盾。
在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之后,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展开。其中必然依旧要面对的问题是煤炭运力瓶颈和煤炭运输通道问题。目前我国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不足,煤炭运输比较依赖铁路,但是从资源省份(山西、内蒙古)到用煤地区,除了京广铁路外,缺少像大秦铁路这样的运煤大动脉。
因此,煤炭企业除了整合产权和资源外,还需要从供应链层面上,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动物流社会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从物流环节促进我国煤炭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此外,业内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煤炭储备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煤炭储备机制,煤炭没有像石油那样被列入国家储备行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我国煤炭物流的短板。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煤炭物流产业来讲,煤炭储配基地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煤炭物流产业升级。但是因为涉及到储配基地、大型转运中心选址在哪?由哪些企业承担?就成为新的困扰问题。
拐点边缘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煤炭重组整合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说,煤炭资源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深度整合。从长远来看,向石油行业和电力系统靠近,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
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石油行业由四大公司主导,电力行业以五大公司为主。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在一些方面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油品营销网络、管道系统、油品输运车队及相关设施等,我国石油企业物流至少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优势。而目前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煤炭企业、煤炭运输体系改革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理想的寡头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规范,客观上增加了提升物流水平的难度。
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煤炭特色物流,在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物流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联盟、资产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还需要树立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理念,业务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目前煤炭产业整合下一步将面临深度整合和跨区域整合。既面临“跨省”考验,又将面临地方保护、区域斗争、行政阻隔,以及大型转运中心、网络建设投资规划方向等羁绊。煤炭整合磕磕绊绊会给煤炭产业留下很多潜在隐患,诸如整合后的产权、资产、债务、多头管理等问题都将成为新的考验。
此外,还应关注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等问题。我国能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煤炭产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但市场需求以东南部为主;另外,由于南北相隔较远,煤炭运输受限,使得一些地方由于运输供应不及时,造成了产销衔接不畅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炭60%以上依靠铁路运送。尽管我国在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路网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和明确的统筹规划,缺乏相应的投入与建设。“全国煤炭大整合的背景下,无论是地方企业整合还是跨区域整合,都要深入考虑如何对接煤炭产运需。”李廷认为,“煤炭运输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严重滞后,铁路通道建设没有与煤炭生产基地西移同步。为此,要加强煤炭产销规划与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建设规划的同步性。”
随着现代化煤炭大生产格局的逐步形成,众多专家开始呼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大煤炭物流体系。尤其对于新打造的亿吨级煤炭大集团、煤炭航母,发展现代化煤炭物流是关键,但这急需要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与政府的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