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快递行业过去一年创造了多项纪录,预计2013年快递包裹总量将超过90亿件,荣登全球第一。而在国际贸易疲软国际运输乏力的情况下,国内物流运输却受益于扩内需的国策,增幅仍超过1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物流行业仍有不少投资机会,比如大中型城市周边的物流配送严重不足,而且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物流设施,工业企业供应链和农产品物流运输方面也有投资机会。不过贺登才也提示部分中小城市的物流投资要谨慎过剩之嫌。
稳增长与快调整
记者:您感觉过去这一年物流行业的运营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贺登才: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我想叫稳增长和快调整比较合适。物流行业看两个数据,一个是社会物流总额,预计今年大概10%左右,还有一个数据叫物流业增加值,一直是8%左右,这两个数据快于GDP的增长,与上年基本持平。
快调整首先是“黑冷白热”,即钢材、煤炭这些“黑货”增长的速度都比较慢,而生活消费品增长得还是比较快。另一方面,“外缩内扩”,外贸这一块的增长比过去慢了,内需这一块在扩大。第三点是“网涨店消”,网上购物增长很快,实体店却是下降或者增速放慢。第四是“点弱链强”,供应链的需求在增强,单独的运输和运作在弱化,记得今年上半年有一个统计,供应链的增长要达到20%,因为企业要求物流公司要给它做全程一体化的服务。
记者:那过去这一年,这个行业遇到的变化又是什么?有什么困难?
贺登才:变化和困难就是这个市场竞争在加剧,成本在加大,油价在上升,土地价格在上升,人力成本在上升,但服务要求得提高。
还有一些来自政策和环境方面的困难。首先,税收负担还是重的,虽然营业税改增值税总体讲起来令税负降低,对企业是有好处的,但是对物流,特别对运输行业税负是增加的。再一个就是交通运费方面,“乱罚款”已经到了逼死人的程度。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还有许多问题,过路过桥费用依然较高。
第三个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你知道随着城市的扩容改造,要把物流设施外迁,但物流企业拿不到土地,就算拿到了土地,价格又很贵,尤其是我们这种大城市仓储设施普遍短缺。
第四个问题是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别难。
第五点是涉及开设网点的问题,因为物流企业需要网络化经营,特别是快递企业需要有很多经营网点。但我们的分税制体制,不支持这种经营模式,东城开店,西城纳税受到制约。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的经营网点,遇到的严重障碍,需要破除。
物流仍有投资机会
记者:过去一年里物流行业发生的事比较多,并购、倒闭、破产,我们应该怎么理性地看待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
贺登才:物流业是新兴的产业,我们把它称为复合型产业,就是涉及的部门多,而且相对门槛比较低的产业,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粗放式经营还比较普遍,它需要一个竞争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也会出现大分化、大洗牌、大重组这些现象。从2013年来看,万亿元级的有铁路物资总公司的成立,千亿元级的大家知道的有菜鸟网络入市,百亿元级的有顺丰速运融资等等。与此同时,过去叱咤风云的一些知名企业出现了破产重组的案例,一些很有影响的企业家淡出江湖,说明物流市场竞争的激烈。但是这个过程当中确实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也出现了一些发展潜力很好的企业,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破产。这都很正常。应该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平常心看待这个行业。
记者:您觉得这几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国家重视,各路资本也很重视,这轮投资会不会有过热的危险呢?
贺登才:我是这样看。首先,虽然有的规划确实很宏伟,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规模。但具体是多少也不一定像他们说的那么多,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些夸大的成分。
实际上我也发现了这里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最近在西安看到一个例子,一家做房地产的企业也开始做物流了,做批发市场、做配送中心,来解决城市物流配送的问题,他说,物流不见得不一定不赚钱,房地产我不管多少钱,卖完就完了,做了物流设施,有一个持续利润的来源,他同时说,房地产是被打压的对象,在哪儿都不欢迎,做物流以后,市长就找他说怎么解决,因为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政府方面给了很多的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几年你看做钢铁的、做房地产的、做煤炭的都想做物流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个行业里面,哪些领域的投资比较多了,哪些领域还有待投资入场呢?
贺登才:这得从投资领域和地域一起说。总的来说,大城市周边的物流设施远远不够,而中小城市有可能有过剩。
一些中小城市,建一些大的物流设施,就可能有“圈地”的嫌疑,因为那边没有那么大的物流需求。但是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远远不够。因为物流的亩税收上不去的,同样是一亩地,搞商业的是多少钱,给物流的要少得多。因此,一些大城市尽管讲物流重要,但他们更喜欢能够带来更大效益的“总部经济”。
从投资领域来说,电子商务还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再一个就是配送中心,现在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