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曾经创造了无数奇迹。而物流业,便是其中一个。
从1978年依靠计划经济安守一方天地的运输、邮政业第一次惶恐面对变革时的阵痛,到上世纪90年代第二次平静走过现代物流升级带来的震荡与惊喜,再到今天面对第三次供应链物流转型时的渴望与迷茫……30多年间,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开创了我国物流发展史上无数个典型和第一。
深圳在创造着奇迹,深圳物流业在辉煌中蓬勃发展。
屡创业内第一
“深圳物流业一直以理念的先进和实践的创新,位居中国物流业的领头羊位置。”德国汉堡港市场推广协会主席JuergenSorgenfrei博士对深圳物流业的发展颇为赞许。
目前,在欧洲的第二大港口,每三艘集装箱船中就有一艘与中国有关。“深圳是我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这里的物流市场让人惊喜不断。”JuergenSorgenfrei说。
这种种惊喜,来自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深圳的创新风范,来自深圳物流业30多年来不断撰写的中国首创。
这些首创,包括1998年,由政府出面邀请美国专业咨询公司为现代物流业把脉定位,为两年后深圳率先在全国将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确立了理论基础;2002年,深圳市公布实施了物流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2003年,成立内地首个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自2004年起,先后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港口发展扶持办法、高端服务业发展办法,并在基础设施方面频现大手笔,迅速构建起以海港、空港、公路、口岸为龙头的“大物流”架构体系……
“深圳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将物流业确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多为我国首创,并为国内其他城市所借鉴。”市物流处相关负责人说。
跻身全球第四港
1996年,深圳港突破50万标箱大关,而从1997年至2000年的3年则是深圳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三级跳”时期,每年增量都达到了百万标箱。2003年及2007年,深圳港气势如虹,连超高雄、釜山,进入千万级港口序列,牢牢占据世界第四的排位。深圳港以大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实现物流“几何升级”的,还有深圳空港。1991年开航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2003年,便实现了1000万人次的吞吐量,2007年,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货邮吞吐量达61.6万吨,跻身民航机场第四,深圳机场由此步入世界最繁忙的机场行列……短短14年,深圳宝安机场便晋升全球百强。
深圳机场的通航,也标志着深圳形成以空港、海港双港齐飞的物流基础设施格局。
双港齐飞,为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以水路运输、船务和货运代理、仓储、陆路运输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现代物流服务开始起步;深港之间的跨境物流和对香港的支线船中转运输业务也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深圳“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和“十五横十八纵”国省干道网建设不断推进,打通了深圳的“主通道、主动脉、主骨架”。
行业发展“日月巨变”
30多年间,从港口码头机场的崛起,到民营物流业的启蒙、萌芽,尝试着利用资金聚合资源到物流市场秩序的日益规范,再到国际竞争中出现深圳企业的身影,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并涌现出招商局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当内地传统运输企业刚刚艰难完成角色转换时,深圳培养出的怡亚通、招商局物流、腾邦物流等一批出色的物流企业,已开始与国际物流企业接轨,并向供应链管理转型。目前,腾邦、怡亚通、飞马国际、华鹏飞已成功上市。
平湖、龙华、笋岗-清水河、盐田港区、前海湾、大铲湾、机场航空七大物流园区运营表现相对平稳,增强了深圳物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还有一些数据也凸显着深圳物流业演绎的奇迹:超过1300亿元的物流年总产值、逾3000家跨国物流企业及本地物流企业,IBM、沃尔玛、索尼、通用等在内的300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在此设立采购机构,有效拓宽了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从零起步,深圳物流业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聚量”到“聚变”的蜕变,深圳正成为我国物流业的领军者。这种变迁,使深圳物流在中国乃至全球物流格局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