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租赁业跨入而立之年。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起伏,特别是后危机时代,租赁业的重要性被重新挖掘和审视,也因此遇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而作为租赁业的分支,物流装备租赁近年来也显露出强大的发展后劲,但其与社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相比,依然十分滞后。
那么,当前我国物流装备租赁业的现状究竟如何?面临哪些发展瓶颈?又如何搭上物流业大发展的快车呢?
发展空间巨大
一般而言,物流装备租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金融概念的融资性租赁,另一类是经营租赁。
20世纪90年代,租赁业开始在我国兴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租赁公司已有近200家,注册资金合计超过800亿元,潜在租赁资产承载能力可高达1万亿元以上。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租赁市场远未得到充分发展,租赁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从存量角度考量,我国租赁业依然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在交易规模、租赁市场渗透率以及对GDP贡献等指标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资料显示,经过近60年的发展,租赁业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活力。目前,我国租赁市场渗透率只有2%左右,远低于美国的33%,日本、欧洲也超过20%。专家认为,我国作为装备制造业大国,其经济渗透率至少应达到20%。
不过专家表示,差距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租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物流装备租赁市场尤其如此。以工业车辆为例,在国际上,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叉车租赁业务已经相当发达,在叉车总业务量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日本、新加坡占50%左右,美国、德国、法国则高达80%左右。在澳大利亚,叉车销售商60%的利润来自租赁业务。
而我国叉车租赁业还未形成规模,市场机制也不完善。很多物流企业宁愿花大价钱买,也不愿意租。但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日益增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量迅速加大,其对叉车等各种物料搬运装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国外叉车企业的进入,也加快了中国叉车租赁业务的脚步。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在后危机时代,采取租赁模式是企业解决购买设备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帮助企业节省了一次性现金支出,降低了资产负债比,从而提高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租赁可以及时增加、更换设备,提高竞争力。
瓶颈问题凸出
与国外租赁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租赁业在过去的30年中,历经起伏,混乱无序多,繁荣稳健少。直到2007年,我国租赁业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银监会下发并实施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此举为商业银行开办金融租赁公司扫清了障碍。但一个突出问题是,占据一半市场份额的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却鲜有进入物流装备租赁市场的,这给物流装备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而缺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保障,出租人自身承担的风险就会加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四川楷通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楷通物流”),是国内首家全方位的物流设备集成供应商及租赁商,公司自2008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物流设备的供应和租赁,目前公司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该公司一位吴经理告诉记者,楷通主要从事物流装备租赁,其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经营租赁,也就是短期租赁,即“以售代租”,但目前这项业务并不尽如人意;另一种是融资租赁,即“以租代售”,是目前公司正大力拓展的业务。
吴经理说,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物流业、中小制造企业,这些客户在选择租赁服务时,主要考虑的是成本因素。而经营租赁的租金是使用物件的对价,与出租人取得设备的资金成本无直接关系。但是,出租人收取的租金应足以计提设备折旧和支付营业税,还必须足以支付出租人购置该设备资金的利息,还要有合理的利润。这就造成客户所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经营租赁中,出租人除物件外,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并承担有关的一切利益与风险;加之租赁期限短,还面临中途可解除合同的风险,这也导致了出租人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吴经理告诉记者,为了服务好客户,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客户周围设置服务网点,这必然导致成本增加。而客户在租赁时,往往希望使用新设备,这导致公司要自行承担回购设备压滞的风险,这造成租赁投资回报率不高。
经营租赁业务不畅,融资租赁也荆棘丛生。信用风险就是其中之一——承租人不按合同约定办事,在财务报表上形成呆账、坏账,进而有可能导致融资租赁公司破产。“如果可以跟银行合作,企业承担的风险就小了。”吴经理坦言,除了企业自己要进行风险控制管理,还要加强对客户的宣传,引导客户正确认识设备租赁。同时他还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专门的法规,明确租赁过程中发生事故责任界定问题。
宏观调控突围
现阶段,如何促进物流装备租赁行业打破发展困局,步入良性轨道?
专家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重中之重,必须从法规、税制、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营造宽松和谐的法律、政策和业务环境。而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研究制定《融资租赁行业促进法》,以规范和推进中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首先,应给租赁和融资租赁以明确的法律定义。其次,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下融资租赁业务经营主体的客观差异性。第三,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要明确管理思路和办法。第四,尽快完善租赁行业的税收体系。第五,采取推动租赁业发展的其他措施,如明确租赁合同登记及租赁物品的物权保障的法律或制度,鼓励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与厂商类融资租赁公司以及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构建一体化的融资租赁网等。
而除了政府的扶持,行业自身的进步也极为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叉车租赁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尽管还存在着小范围、零散型租赁,经营性租赁为主,以金融性租赁为辅,租赁多限于短期、临时使用等现象,但企业对长期租赁模式的兴趣和需求却开始凸现,市场空间正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叉车制造商对租赁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如林德、丰田、合力叉车都在积极开展租赁业务,并成为了行业排头兵。
从全国范围来看,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叉车租赁的热情就越高。在上海、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叉车租赁业务量相对较大,有的大型叉车企业还设有专门的租赁部,租赁业务净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10%左右。
根据国外的经验,在市场竞争趋于饱和、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时,对设备租赁的需求也会更多,物流装备租赁市场也就更加发达。相信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租赁经营环境的改善、租赁法制体系的健全、用户观念的改变,租赁将成为国内物流企业装备融资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