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以及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各部委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使其在未来5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渐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同时,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到2015年,快速铁路客运网覆盖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基本满足跨区域货运需要,煤运通道总能力达到30亿吨以上,大宗货物运输实现重载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实现快捷化。铁路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客货运量持续增长。
2011年,我国铁路将适应高铁逐步成网、客货逐步分线的新形势,创新运输组织,进一步提高客货运输能力;提高主要货运通道货车运行速度,延长列检安全保障距离,加快车辆周转,增加货车静载重。加强卸车组织,进一步提高夜卸比重;加强区域内联劳协作,组织机列有序衔接,实现分界口大出大入,全路货车周转时间压缩到4.35天;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加快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深入实施大客户战略、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等工作,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确保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加3.5亿吨,增长9.7%,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铁路运输保障。
铁道部:“十二五”客货运力基本适应发展需要
发改委:“十二五”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4%左右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总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瓶颈”逐渐缓解,物流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初步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可比增长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17%左右。
2011年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将抓紧编制《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应急物流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继续深化促进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启动“物流业产业政策”的制定工作,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各项任务抓紧抓好。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编制工作,明确今后时期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及方向。
从整体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流业在调整振兴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期,要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能力、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为重点,坚持规划引导和体制创新,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约环保、集约高效的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必然导致运量大、运距长,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造成运输能源消费量较大,因此运输费用和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今后交通运输部将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深化现代物流发展,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降低运输费用和物流成本,为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面,将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优化通道结构,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资源,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深化现代物流发展方面,要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发展内陆无水港,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要着力抓好“三个系统”建设:一是以电子政务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二是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出行服务系统,运用新一代通信、射频识别、卫星定位、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感知和安全运营、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提高公路水路出行的公众信息服务水平。三是建立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监管、应急保障系统。
交通部: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商务部:加快完善城乡流通网络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商务部将继续把扩大消费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在扩大消费中提升流通整体水平。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连锁化农村超市覆盖75%左右的行政村,鼓励发展直营店。合理规划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配送中心,提高农村市场商品统一配送率。开展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提升现有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推动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把服务消费作为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和结构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加快社区商业建设,积极推进家政网络体系建设和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早餐示范工程,促进餐饮业发展,加快城镇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支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自有品牌,增强渠道控制力。同时,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落实好与农业银行、中国移动签署的合作协议,在“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电子支付网络,鼓励农民刷卡消费,拓展小额信贷功能。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健康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网络销售平台,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支持流通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
民航:货邮运输量迈上新台阶
2010年,中国民航运输生产迈上新台阶。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达536亿吨公里、2.67亿人和5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5.6%、15.8%和25.1%。这其中,货邮运输量首次突破500万吨大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一直以来,中国航空货邮运输发展存在三大不平衡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更为凸显。一是各地区货邮运输发展不平衡;二是境内外航空公司承运的国际货邮量差距加大,境内航空公司承运量明显低于境外航空公司;三是货邮运输市场运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挖掘民航货邮运输潜力,2009年,中国民航推出推进航空货运发展的10大措施:一是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方向,通过市场引导、竞争推动,培育和拓展航空货运市场;二是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发展航空货运,支持发展全货运航空公司;三是引导建设货运枢纽,积极推进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深圳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四是鼓励增加货运飞机,以满足航空货运发展需要;五是简化、放宽国内航空货运经营许可;六是进一步完善航空货运市场监督,规范航空货运市场秩序,提高收益水平;七是加强航空货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货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八是鼓励航空公司运用信息技术简化商务过程,完善而后提升货运系统功能;九是改善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力争实现货邮无缝隙衔接;十是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不仅如此,国内各大机场及航空公司还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货运资源整合力度,加快货运航线网络建设,有效拓宽货运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投放货邮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