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液态还是固态
海上航行了十几天,竟然不能把货物加热完毕。当时船方不能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令人心生疑虑:船方究竟是怎么了?这种情况在温州检验检疫局自从开检进口动植物油脂以来还是首次,收货方代表心里也直犯嘀咕:“这条船的管理实在让人很担心。”
发展:漫长的等待和发酵
本以为一两天应该可以加热完毕,检验检疫人员在随后的两天(双休日)时间里都没有船方音讯。第三天(周一)上班,港口科工作人员了解到船方还在加热。
还未卸货,就已经查出货物少了44吨,收货方挽回了近6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但这只是短重轩然大波的开始。
高潮:棕榈油不翼而飞
就在此时,收货方代表满脸着急登轮了,忧心忡忡地告诉温州检验检疫局乐清办工作人员和船方,他们的岸罐计量初步估算货物竟然比3924吨还少了180吨。但因为货物刚卸好,岸罐液位还不稳定,他们也不能肯定自己的计量是否准确。等到液位稳定要在15点以后了,那时船已离开。如果真的少了那么多,这个损失船方也不接受怎么办?这时,船长强调说他们是原装原卸,岸罐的数量与船方没有关系,他们只承认到货港计量的3824吨和未能卸空的第四货舱中的5吨货。
180吨的货物,意味着近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必须有人来承担。而且船方超时停泊每天损失惨重,十多天超时停泊也要损失超过十几万美元。如果不在船舶离开前查清事情真相,万一收货人没有收到到港货物的实际数量,事态将会十分严重。收货方和船方各不相让,一时间空气十分紧张。
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乐清办工作人员要求双方冷静,各自查找原因,并派员深入查找和分析问题的根源,最终从卸货当天值班人员的反映中找到了突破口。
据收货方值班人员反映,在当日5点到6点,两条卸货管道只有一条在运行。收货方值班人员向船方多次反映,船方值班人员不理不睬。收货方值班人员迫不得已直接去找船长,这才解决了问题。乐清办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情况后,分析有没有可能在5点到6点卸货期间,有一条管道的货物漏到船上其他舱里了呢?于是,乐清办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要求对所有货舱和压载水舱实施检查。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前面1—6舱的检查中,并无异常,但检查到最后的第7舱时,真相揭开了:在张家港已卸空的货舱7P(有上一港张家港的卸毕干舱证明)内有大量的疑似棕榈油的液体。乐清办工作人员立即会同船方和收货人代表一起对7P货舱内的液体进行取样观察,初步认定是此次应卸货的棕榈油,但其底层有大量明水。
发现这个情况后,经收货方代表和船方协商同意,乐清办工作人员按照同样的工作程序对货舱7P中的液体进行取样和容量计重。16点40分,取样和容量计重结束。经计算,货舱7P中的液体扣除底部明水后的重量为125.553吨,船方签字认可。
经调查取证,结合船方陈述,初步认定此种情况是卸载过程中船方操作失误造成卸载舱内货物漏入7P舱所致。因7P舱有大量明水(可能带来货物品质问题)以及卸载延迟事宜,承运方、收货方以及港口运营商未能就下一步卸载作业达成一致,“ASIAN GLORY”再次滞港。
尾声:是结局又是开始
当日,温州检验检疫局乐清办工作人员对离港余货进行了数重量鉴定,收集的样品寄交权威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当日14点,“ASIAN GLORY”启航前往印度尼西亚。
经温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认定,此次进口货物共短重178吨、货值达人民币140多万元。等待双方的将是漫长的贸易诉讼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