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之后,京东也被曝出在北京的无人机送货计划。虽然京东很快就出面否认,但江苏宿迁、陕西西安的无人机配送案例早已表明其看中无人机配送的潜力。网购的业界大佬们虽然平日矛盾不断,在快递配送业务上,寻求机会干掉人工快点的想法却出奇一致。那么无人机想成为快递员的梦想,真的不远了?
最后一英里的甜点
从亚马逊到沃尔玛,再到国内京东、淘宝,高昂不下的物流成本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德银统计,一个鞋盒大小的包裹,如果交给UPS或者联邦快递,成本可以高达6美元,即使是只有一英里,邮政快递是成本也需要2美元。
如果机器人、无人机能够替代现有物流,每英里的成本可以压缩到0.05美元。特别是运送小型包裹,人工运送往往让其变得成本高昂。没有人会为一包泡面或者一支牙膏而通过网络下单,通常是夹杂在一大堆购物清单中,理由也相当简单,单品购买的运费不能值回票价。
解决最后一英里物流话题随着万恶的资本运作不断升温发酵。各路高手的做派堪比天马行空。比如沃尔玛申请了一套浮游仓库专利,希望能在海拔300米的上空设置一架物流“航空母舰”,与无人机配合下,消费者只管下单,无人机会在数分钟内启动,并以最短时间送至家门口。速度让当日达服务望尘莫及。
而亚马逊的想法则更为靠谱一些,他们通过无人机与运输船、货车搭配,构建一套无人机支撑的物流系统。运送快递货车司机不必停车,而是在指定地点派出无人机,将物件送达。
就连什么事都喜欢掺一脚的谷歌,也曾经通过名为Project Wing项目与墨西哥快餐公司合作,通过看似酷炫的固定翼飞机为买家送去披萨,要知道那是在2014年。时至今日,坦桑尼亚将通过与Zipline合作,配送无人机已经达到100多架,每天飞行2000次以上,用于配送血液和疫苗物资。
随着无人机造价的日渐低廉,以及寻路算法不断升级和案例越来越多,从技术上实现短距离的无人配送似乎近在咫尺。
想当快递员,先问买家愿不愿意
不能否认技术设想环境过于理想,买家对无人机的好奇和恐惧无异于无人驾驶。消除人们对新技术的隔阂是工程师们头疼的问题,无论亚马逊、沃尔玛还是初创公司Zipline的量产无人机配送,无人机的工作环境几乎都在平地上进行。是的,没有高楼和狭小空间,无人机面临的障碍只有树木或者结构简单的建筑。
现实的城市环境中,无人机更需要关心如何避免低空电线,精准的找到集体公寓中买家所处楼层避免投递错误。螺旋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虹吸效应在贴墙飞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再或者与其他正在投放的无人机相遇,没有一套有效的避让规则。也就是说,无论再如何小心,无人机总有机会谜一般的撞墙、炸机,最后变成一对零件。更需要担心的则是散落的零件该如何回收,又该如何避免砸到过往行人。
正因为如此,谷歌、亚马逊乃至顺丰的无人机配送都设定在人烟稀少且快递员抵达成本较高的地区。买家很可能需要有个院子,院子周围没有障碍物,并提供一个显眼的停机坪。是的,这是现在你想获得无人机配送服务的代价,任性程度与梁朝伟去巴黎喂鸽子相当。
航空管制则是无人机配送最大障碍。禁飞区的不断扩大,无人机配送也必将严格遵循复杂的航线,最终配送效率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国内还有中国大妈。
对于最后一英里的无人机配送,电池续航、障碍物识别、货物投放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无人机引发出安全、成本、法规以及接受程度讨论,仍将持续很长时间。比起早日投放市场,业界大佬们可能会更关心如何安抚快递员的心情,以及蹭上事件热点。毕竟当初忙着墨西哥卷饼和达美乐披萨的谷歌早已没了后续消息,亚马逊无人配送的点子和专利络绎不绝,国内的物流大佬们则零星的做着无人机的测试。大规模无人机配送在近期看来难以实现。大多数时候,更像一场做秀之后的美好梦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