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聚焦物流:“最后一公里”运费为何如此昂贵?

[日期:2011-05-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201159CCTV《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节目《聚焦物流顽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不少商品价格畸高,一些蔬菜从批发到零售上涨20倍。

 

  最近产地蔬菜价格暴跌,一些品种的蔬菜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才几分钱,但城里菜市场和超市的价格依然维持在几块钱的高价。这一不正常现象令人愕然,更发人深思。物价居高不下,物流成本固然要挨板子。不过,此前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林林种种的“过桥费”、“过路费”,在产地到市场的长途运输费用上查找原因,如今,央视的报道可谓石破天惊。

 

  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拉到北京的一千公里费用还要高出150%。而这些费用无一例外全都摊入商品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究其原因,城市管理者关于货车的种种限制,让长途跋涉的蔬菜彻底倒在“最后一公里”。

 

  眼下,分时段和区域对货车进行限行,发放通行证调节车流情况,成为我国不少城市的普遍做法。此举的初衷固然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规范货车运输,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但在不经意间却戕害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百姓的经济生活。

 

  一方面,货车禁行后,物流公司选择“化整为零”,用更多的面包车来运输,占用更多的道路资源,导致拥堵压力“不减反增”;同时,通行证发放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托关系、走路子才能拿到,从而涉嫌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此外,对货车的种种限制,导致物流效率很低,国内商品9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上,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财务成本等流通成本,势必推动物价畸高,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城市管理需要“放眼全局、统筹处理”的大智慧(601519,股吧),反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短浅思维,只能顾此失彼,“摁下葫芦浮起瓢”。物流配送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事实上,一些同样面临交通拥堵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坚持“限制私人轿车、放行货车配送”的理念,实现了“交通畅通、物流便利”的双赢。在香港,24小时可以送货,各种商超、大型商业区的规划中有专门供物流停车的位置。在日本东京,货运车被视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可以和公交车一样使用专用车道,享受财政补贴。

 

  “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导致近期物价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采取的措施千头万绪,但“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不好,一切努力很可能都将功亏一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