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夜里11时的香炉礁码头,因海上大风停航后的首个航班“德银海”号即将启航,驶往烟台芝罘岛码头。港里停满等待过海的货车,发动机阵阵轰响,调度员指挥大小车辆排队上船……我们的“烟台之行”从这里启程午夜穿行“黄金水道”,于 黎明抵达烟台。
此后的三天,从烟台到淄博,奔波往返1000余公里,耳闻目睹“甩挂运输”这一现代物流组织方式在齐鲁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同时躬身自问,在未来的渤海海域“黄金水道”,在国家“十二五”大力扶植甩挂运输的大背景下,我市的位置在哪里?要迎头赶上,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渤海海域第一车甩挂是辽宁人干的!”烟台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于传奎是辽鲁甩挂运输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这位山东人毫不讳言辽宁人的先行者地位。
看到辽宁人吃了“第一只螃蟹”,并且味道还不错,山东人快速跟进了。2008年2月,于传奎带队去山东省交通厅汇报,一举拿下包括甩挂运输在内的三项省物流试点。2009年底,在三赴辽吉黑考察后,烟台方面与大连新海航运正式签约,开展辽鲁两地陆海甩挂运输试点业务。之后的2010年11月,山东省入选国家首批甩挂运输10个试点省份之一。
“11·24海难”敲响警钟,车头不上船,车厢甩过海最安全
同列《福布斯》杂志全球最适合发展物流业前十位,烟台和大连扼守渤海海域C型环的两端,海上直线距离比陆上绕行节省
与此同时,以整车为主导的客滚运输方式暴露出极大安全隐患,1999年发生的“11·24海难”成为发展甩挂运输的起点。此后,辽鲁两地及国家交通部想了很多办法,2005年6月在连烟两地展开了历时四年的调研,2009年6月,《渤海湾滚装载货汽车采用甩挂运输方式研究》出炉,确定了连烟海运“以甩挂运输为主、整车运输为辅”的发展方向,“车头不上船,从源头上杜绝了车载燃油这一火灾隐患。”
研究表明,整治每千吨公里货运量造成污染所需的费用,水运、公路之比为1∶14.6。因此,连烟航线上每年84万余台车的滚装运输本身就有非常明显的减排效果,而“甩挂运输更加节能减排。”在日本,内贸全部走甩挂,相关的碳减排计量方法也比较成熟。于传奎依据日本甩挂车碳排出量
仔细研究了国家政策后,于传奎发现,“年碳减排量在30万吨的项目,国家有专项资金进行补贴扶植,目前交通部正在向发改委力争,这个补贴不是个小数目。”目前,烟台的两家试点单位从国家、省政府拿到的专项补贴已近2000万元。
能让大连百姓吃上新鲜的山东果菜,啤酒到岸还是热的
甩挂运输链上每个环节都有钱赚,于传奎进一步解释说,甩挂车车头不上船,少
烟台啤酒目前通过新海航运走甩挂往返辽鲁两地,挂车直接开进啤酒生产线终端,啤酒一下线就装车,挂厢装满直接拖上船,车头拉着空挂回厂再装酒。减少了仓储入库、装卸的损耗,物流成本降低了,“速度也更快了,在大连打开挂厢的时候,啤酒还是热的。”新海航运副总经理郭璟峰说。
挂车规格相同便于摆放,船舱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装得就多;整车上船长短不一,空间浪费大,实载率低。据统计,连烟航线滚装船夜间实载率在90%以上,“驾驶员上船一觉到天亮,下船开车就走。”新海航运副总经理李建军说,许多驾驶员宁可在港上等一天,也要搭晚班船。甩挂运输则不受此限制,可以用来补充白天的船,扭转“晚上吃不了,白天吃不饱”的局面。“船的实载率提高了,船公司就赚钱。”
物流各环节成本的降低必将在消费品市场有所体现,物价控制住了,受益的将是两地百姓。